已複製鏈結
以AI协助师生迈向未来
04/11/2024

文/梁志华

引言 

上回讲到,《AI启蒙时代》(见图一)的作者雷德·霍夫曼跟ChatGPT-4就十个主题互动讨论,互相生发、层层深入地展开对未来世界发展的探索。 (见梁志华:〈AI创作诗歌的联想(二)——由诗歌到思考〉)

 

(图一取自网络)

 

但Open AI 的初始创办人与ChatGPT-4并非自说自话,围炉取暖;反而是开放兼容,在书内包罗不同业界对AI促进社会未来发展的观点。下面试以「教育改革」一章所引述的教育工作者意见为例,谈谈以AI协助师生迈向未来的思考。

 

独排众议的前线语文教师:

倘中、小学生抄袭AI生成的答案,那怎么办!

这其实是辅助,不一定是作弊。」席尔兹老师(Cherie Shields)说。

席尔兹老师是经验丰富的美国中学教师,专业是英语教学。面对2023年1月纽约市政府禁止公立学校使用ChatGPT,她投书教育刊物,表达不同观点:「教师不应该阻挡、禁用这项新工具(笔者注:指ChatGPT),而是应该要善用它的惊人能力,改善学生的写作技巧。AI可以在学生写作论文的过程中提供许多协助。它能激发新想法,针对写作风格提供回馈意见,甚至是提供写作范本与大纲。」

排斥异见是容易的;抗拒个人舒适圈以外的新事物亦可以理解;反而是以开放、包容的态度,积极思考如何善用新工具带来的契机,优化课堂的学与教,才份外难能可贵!

  

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大学老师: 

所谓人生七十古来稀,以七十之龄而仍然在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任教的明兹教授(Prof. Steven Mintz),既著作等身又深受学生欢迎,他本身很有可能是对AI最抗拒的人。可是年龄并没有成为他跟时代和教育发展同步的拦阻,经验和睿智反而让他更开放地接纳最新的教育科技成果。在其他人视ChatGPT生成的结果为两个极端——洪水猛兽、权威答案——时,明兹教授却把它当成一种「工具」,协助学生个别与共同学习。他背后的信念是:「人类应该使用身边可得的所有工具,包括这些最新发展的科技奇迹,提升我们独有的才能。」

对于高等教育的任务,他由前瞻意识、未来视野等角度出发,指出:「帮助毕业生做好准备,尽可能善用新工具,并超越工具的局限性。这代表教学方法必须强调主动与体验式学习,向学生展示如何利用这些科技,让毕业生有能力完成这些工具无法胜任的工作。

未来人类如何跟AI共同成长呢?明兹教授提出三个方向供同工参考:

  1. 专注于提出最好的问题;
  2. 学习那些无法从深度学习网络训练资料库中获得的见解与技能;
  3. 将见解转化成行动。

你已准备好行动了吗?

 

结语:

限于篇幅,上面只能引述书中两位教育工作者善用AI的意见和观点。他们都不约而同地提到「工具」,呼应此书所提出:「人类最与众不同之处,就在使用工具的能力,我们不只是擅长思考的『智人』,更是善于开发工具提升效能的『技人』,而AI正是能协助人类升级的新工具。

慢着——此书的作者之一ChatGPT-4又如何看待「自己」这种「新工具」呢?

把我当成探询工具,不要把我当成权威来源。例如,老师不应该依赖我提供正确答案或是问题的解答,他们应该利用我生成多个可能的答案或是解方,然后要求学生针对不同的答案或解方进行比较、评估与辩论。他们可以透过这种方式,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考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让学生更能够认清真实世界的不稳定性与复杂性。

另一种可能的做法,就是利用我作为回馈工具,而不是评估工具。例如,老师不该利用我为学生的表现打分数或是排名,他们应该利用我提供形成性(formative)或诊断性回馈意见,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势以及需要改进之处,同时提供资源或是策略建议,协助他们更有效学习。

下面更是我从来没有想过有可能出自ChatGPT-4的「肺腑之言」:

但是我不能取代教育的人性元素,例如同理心、动机、社会化。因此,建议老师应该把我当成补充教材,而不是替代品,要以批判与反思的态度看待我的产出与局限。

是的,AI的温度、「后设思考」,远远超乎我的想像。 ……

我们一同善用这种协助学生迈向未来的新工具,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