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一回家,只需給指令要吃什麽,也可指定材料和煮法,然後幾秒後就有人幫你煮好;試吃完可以立刻給意見,幾秒後再給你煮出新一碟,生活多美好-----就跟現在的人工智慧(AI)一樣方便易用!
(圖片取自:反轉讀寫教學刻板模式工作坊)
過去兩次的工作坊,我們介紹了如何把生成式AI融入非華語教學,希望能運用科技促進學生學習。但相信各位老師自己都還未認識人工智能,又哪有信心在課堂加入AI元素?十一月開始,我們一連四集會分享跟AI有關的教育資訊。希望能成爲各位老師進入AI新時代的一個引子。
(課程設計工具Eduaide,圖片取自網絡) (教學設計工具Twee,圖片取自網絡)
到了2020年代,AI技術被稱爲第四次工業革命,人工智能技術急劇發展,大量工作被電腦取代,任何人都能輕鬆享受AI帶來的便利。學生能透過背誦給出正確答案不再重要,因爲AI能輕易告訴我們答案;大家手中的教科書逐漸亦只會成爲參考書。故此,教育重點應放在培養學生的學習動機與邏輯能力,學會提問,促進自主學習。坐在課室等待被教只是坐以待斃,主動提問才能爭取學習機會。提出與衆不同的問題,才能從AI得到與衆不同的答案;再經過我們獨立思考和修正,才能得到的獨特的觀點。
之前兩次工作坊跟大家介紹了入門版的AI語言模型POE,大家試用時亦應發現到學會提問的重要性。美國新墨西哥大學Professor Leo S. LO於2023年設計出CLEAR框架 [1],為初學者在使用AI語言模型時提供指引:
各位老師對於AI與教學又有哪些疑問呢?歡迎大家提出問題,我們會嘗試為大家整理各種懶人包,協助大家進入AI新時代。
[1] Lo, L. S. (2023). The CLEAR path: A framework for enhancing information literacy through prompt engineering. The Journal of Academic Librarianship, 49(4), 102720. https://doi.org/10.1016/j.acalib.2023.102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