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漫遊(一)之社區資源篇
文/梁志華
自從早前介紹「港島東區文化漫遊」之後(見梁志華:〈香港文化之動腳學習〉),有教師表示有興趣試行,惟心中仍然有疑問,例如:學校首次推行,應該去哪裏考察?活動時安排學生看些甚麼?怎樣看?簡單來說,同工心中最大的疑問是:對於多元文化學生,文化漫遊活動是否太過深奧?漫遊/考察/散步等活動,真的適合他們參與嗎?……
你的頭上是否同樣出現或大或小的問號?來,我們一同觀摩羅定邦中學在上學期的試行經驗,或許以上的問號有可能化為大家的靈感和學與教的資源。
羅定邦中學位於大埔,從聯繫生活的原則出發,在學生居住或就學的社區,就可以列出多個值得考察的景點。不是嗎?鐵路博物館、文武廟、富善街墟市、林村河與廣福橋、太和農墟、梅樹坑、海濱公園與回歸塔;遠一點的船灣淡水湖、大美督、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大埔滘自然護理區;甚至有機會跟漫山遍野蝴蝶相遇的鳳園蝴蝶保育區。當然,倘選擇跟校園距離最近而又富歷史感的地方,則非「大埔碗窰」莫屬了。
為了鋪墊學生在漫遊考察的前備知識,適量的參考資料(視像或文字)是必不可少的。以下的簡表,是教師和支援人員初步整理的網上資源(見表一:〈大埔文學散步相關短片、材料連結網址舉隅〉):
(表一由羅定邦中學借出,特此鳴謝)
還有其他網上資源可以參考嗎?有,以下兩個網站都有豐富的資源,適合在漫遊前後作搜集資料和延伸閱讀之用:
(一)「香港旅遊發展局」(見圖一):https://www.discoverhongkong.com/hk-tc/explore/neighbourhoods/tai-po.html
(圖一取自「香港旅遊發展局•大埔」網頁)
(二)「文化葫蘆·港文化18區」(見圖二):https://had18.huluhk.org/article-history.php?region=19&lang=tc
(圖二取自「文化葫蘆·港文化18區•大埔」網頁)
以「文化葫蘆·港文化18區•大埔」為例,同工倘瀏覽網頁內不同分頁——歷史、老店、人物、建築、節慶、專題、鄉村——的故事時,相信不愁學生「看/考察甚麼」了。
那「怎樣看」又如何解決?有觀察方法的提議嗎?當然有。資深社區教育工作者在《活用Apps探全球︰18區考察路線》(見圖三)內,提出設計考察活動的方法,同工可以按學生的需要參考修訂(見表二:〈設計考察活動的小秘技——「考察三寶」和「多用五官」〉):
(圖三取自網絡)
你頭上的問號是否已一一消散?原來那邊還有一個,甚麼?關於文學資源?好,下一期我們就討論「文化漫遊之文學資源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