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华语学生由于缺少语言环境,即便能听懂中文,却难以开口说中文,甚至出现要学生说中文,他们宁愿不说话的情况。
这时候,老师遇到的第一个难点是:学生如果不愿意说,我怎么知道他们听懂了没有?
那么,老师就要发挥创意,用其他代替「说」的方式来让同学参与。比如说,课堂互动中,让学生用不同的动作手势或沟通卡,来表示他们的答案。在设计工作纸、家课的时候,可以考虑选择题、连连看、画画等方式,让学生练习所学的部分。另外,也可以借用科技,让学生录音、拍照、拍影片等。
老师遇到的第二个难点是:已经知道学生听懂了,怎么让他们开口说呢?这时候,老师首先要扩濶学生的词汇库,让学生大量累积相关的字、词、句子,为开口说中文打下基础。比如说,在说话课上可以玩词语接龙的游戏,唱中文歌并背诵中文歌词。其次,老师要创造「说」的情境。比如说,在说话课上设置「买菜」、「买书」等对话情境。在阅读课上采用循序渐进问答:主角在做什么?主角在什么地方做什么?另外,也可采用「课堂三分钟」的活动,每节课正式上课前安排学生轮流进行三分钟自选主题的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