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cing elit. Ut elit tellus, luctus nec ullamcorper mattis, pulvinar dapibus leo.

已複製鏈結
多元文化学生中文学习的教学法—— 文本深浅调适
20/11/2022

 

多元文化学生中文学习的表现差异巨大,他们学习中文可能是一语学习、二语学习甚至是外语学习,因而对学生进行分层的同时,恰当的课堂调适也尤为重要。

首先从语言学习者的差异角度,带领老师具体了解课堂调适的必要性。第一,第一语言学习者和第二语言学习者都能容易掌握生活化的听说能力,但是第二语言学习者需要经过训练掌握学术类听说能力。第二,第一语言学习者本身具有丰富的词汇量,第二语言学习者则需要通过学习累积词汇。因此老师应注重创建语境和提供课外读物,帮助学生累积巩固词汇。第三,第一语言学习者没有过度关注语法学习,而第二语言学习者则需要学习语法和累积句型句式。这些差异都需要适当的教学法来弥补。
其次是课堂文本的调适。文本深浅调适的操作方法如下表所示:

日常读写较常见的字词 例如:「快乐」、「不高兴」

日常读写较不常见的字词 例如:「雀跃」、「失落」

较具体、直观的词语 例如:「越走越慢」

较抽象、槪念化的词语 例如:「减速」

逐字意思与整体意思一致的词语

逐字意思与整体意思不一致的词语

例如:「蓝图」、「滚瓜烂熟」, 及各种引典成语

实词密度较低的句子

例如:「在故乡,二月是放风筝的 日子。那时候,抬头便能看到各种颜色的风筝。」 (节选改写自鲁迅《风筝》)

实词密度较高的句子

例如:「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春二月,倘听到沙沙的风轮声,仰头便能看见一个淡墨色的蟹风筝或嫩蓝色的蜈蚣风筝。」(鲁迅《风筝》)

生活经验关系较密切的文类

例如:叙事、描写、抒情

与阐释思辨关系较密切的文类

例如:说明、游说、议论

读者熟悉的主题

例如:日常家庭、校园及社区生活经验;个人兴趣嗜好 家人或师长提倡的道理价值观;近期新闻提及的社会议题,例如台风

读者不熟悉的主题 例如:其他地域或时代的人物生活经验;个人不感兴趣的话题;其他文化的哲学思想和道德价值观;近期较少提及的社会议题,例如器官捐赠、工业安全

有其他方式辅助阅读的文本

例如:扼要的文本介绍;以空格区分词语边界;为较深涩词语提供翻译或浅白注释;与文本内容相关的图片;文本的朗读录音

没有其他方式辅助阅读的文本

浅 深
日常读写较常见的字词 例如:「快乐」、「不高兴」 日常读写较不常见的字词 例如:「雀跃」、「失落」
较具体、直观的词语 例如:「越走越慢」 较抽象、槪念化的词语 例如:「减速」
逐字意思与整体意思一致的词语 逐字意思与整体意思不一致的词语
例如:「蓝图」、「滚瓜烂熟」, 及各种引典成语
实词密度较低的句子
例如:「在故乡,二月是放风筝的 日子。那时候,抬头便能看到各种颜色的风筝。」 (节选改写自鲁迅《风筝》) 实词密度较高的句子
例如:「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春二月,倘听到沙沙的风轮声,仰头便能看见一个淡墨色的蟹风筝或嫩蓝色的蜈蚣风筝。」(鲁迅《风筝》)
与生活经验关系较密切的文类
例如:叙事、描写、抒情 与阐释思辨关系较密切的文类
例如:说明、游说、议论
读者熟悉的主题
例如:日常家庭、校园及社区生活经验;个人兴趣嗜好家人或师长提倡的道理价值观;近期新闻提及的社会议题,例如台风读者不熟悉的主题例如:其他地域或时代的人物生活经验;个人不感兴趣的话题;其他文化的哲学思想和道德价值观;近期较少提及的社会议题,例如器官捐赠、工业安全
有其他方式辅助阅读的文本
例如:扼要的文本介绍;以空格区分词语边界;为较深涩词语提供翻译或浅白注释;与文本内容相关的图片;文本的朗读录音 没有其他方式辅助阅读的文本

文本浅化调适有两种方案。第一,保留其主题意象,将文本以相近的句型句式,配以浅白的词语重写。以《火烧云》为例,调适文本如下所示:

第二,选取文章中最精彩的一部分,取其修辞,重写文本。以《火烧云》为例,调适文本如下所示:

相应地,老师们也可以通过扩充句子,改用文学色彩更浓厚的词语,把文本深化。同时,老师们可以选取学生的写作片段作为文本深化的练习素材。

最后老师在课堂调适过程中应留意两个要点:第一,由于粤语言文不一,老师应尽可能多地使用贴近书面语的口语进行课堂教学,即是类似新闻报导的粤语表述,减少口语和书面语之间的互相干扰。例如老师可以用口语说「现在我哋 / 我们开始上课。」替代「宜家我哋开始上堂。」 。第二,老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就感。例如,采用有趣的教学法和经常赞赏学生。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赞赏不是谬赞,老师可以在学生成绩优秀、勇于尝试、勇于回答问题或提出富有创意的想法时称赞。
多元文化学生学习中文不仅需要老师采用适当的教学法照顾学生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需要老师予以鼓励,培养学生成就感。 E&T团队会在未来持续提供相关资讯,同老师们一起支援多元文化学生的中文学习!

(以上内容均由香港大学教育学院戴忠沛博士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