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讀帶寫」的教學法在課後支援班中的調適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cing elit. Ut elit tellus, luctus nec ullamcorper mattis, pulvinar dapibus leo.
现行的多元文化学生写作教学法,像是「以读带写」和「鹰架式回馈」在主流班都卓有成效,然而在课后支援班见效缓慢,原因之一就是未根据学生情况调适教学法。调适教学法的要领在于保留核心原理,根据学生情况加以变式。是次同老师们探索「以读带写」的教学法在课后支援班中的调适。以看图写作为例,其概念图如下所示:
(范文修订自教育局的教学资源)
第一是调适教学语言,像是「以读带写」的教学法在概括阅读篇章方面的调适。课后支援班的多元文化学生中文能力水平较低,为减少学生依赖英文表达和书面语学习的困难,老师的教学语言应以浅白且贴近新闻报道的书面语为主,像是老师可以用口语说「现在我哋/ 我们开始上课。」替代「宜家我哋开始上堂。」。此外,老师可使用「三明治式表达」,即中文表达-英文复述-中文重复。如若老师会多元文化学生的母语,像是乌都语,则可用中文表达-乌都语复述-中文重复,巩固学生记忆。
第二是调适鹰架,主要针对于「以读带写」的教学法在阅读理解和阅读赏析方面的调适。首先是阅读理解的调适。阅读理解旨在学习写作框架和句型,老师可根据课后支援班学生的情况提供不同的「鹰架式引导」和辅助工具。例如,某课后支援班学生听说能力远高于读写能力,那么老师可采用以提问为主的「鹰架式引导」帮助学生理解事件发展经过,了解段落层次,像是「图上显示阿里和谁在哪里做什么?」「图里的阿里为什么在旋转木马/过山车?」。此外,听说能力较高的多元文化学生很喜欢自我表达,老师可使用绘画或是多媒体技术的方式,请学生画出事件发展顺序或是打乱图片顺序后重新排序,并展示出来。其次是阅读赏析,旨在学习字词、句式和表达方式,课后支援班学生字词量匮乏,缺少句型句式的积累,老师可根据课后支援班学生的情况提供「以图带说」的「鹰架式引导」、多媒体相关的辅助工具和丰富的课堂游戏帮助学生学习。以范文为例,学习「一边……,一边……。」的句式,老师可以先带领学生看图(阿里在过山车处排队/阿里下一张图出现在旋转木马处),帮助学生了解使用该句式的条件(可同时发生的两件事:「排队」和「心想」),然后用多媒体呈现几个生活场景的图片,像是喝茶、看书等,请学生选择其中两幅图,用该句式造句,最后分组进行课堂竞赛选出最快完成造句、造句最完整和最有创造力的学生,从而巩固句式学习和提高学生学习动机。
第三是调适总结方式,主要针对于在「以读带写」教学过程中,学生复盘关于写作框架、表达内容等方面的学习。课后支援班的多元文化学生受限于词汇量,现行的文本式总结较不适用。老师可结合学生喜欢使用电子产品的特点,使用平台设计「脑图」,并邀请学生完成。以范文为例,学习「活动一 事件+人物活动+人物心理活动」的句型,老师可制作句型各部分相关的组块,像是「阿里最喜欢旋转木马」、「排队的人很多」 ,请学生放在适当的结构中,从而学习句型表达。
调适「以读带写」的教学法能帮助老师作细项内容的拆解,适应不同水平的多元文化学生学习特点,更好地进行写作教学。
E&T团队会在未来持续提供相关资讯,同老师一起支援多元文化学生的中文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