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課堂提問技巧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cing elit. Ut elit tellus, luctus nec ullamcorper mattis, pulvinar dapibus leo.

已複製鏈結
促进阅读理解的教学效果 —— 提高课堂提问技巧
09/12/2022

 

多元文化学生的中文能力水平和课堂表现难以适配,像是学生理解阅读篇章的程度,可能受限于书写或口语能力而表现不充分,从而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而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帮助老师掌握学生的知识水平、启发学生思考深入分析学习内容。是次同老师分享阅读理解课堂上有效运用课堂提问技巧的教学策略。

提问涉及多个部分及相应的技术要求(参阅下图)。

首先是设问设问的核心技术在于设定「具有层次性的问题」。多元文化学生的阅读能力在理解内容表达方式鉴赏等方面差距较大,结合学生能力设定探究问题,能更好提高教学效果。以赏析《天边的魔术师》为例,老师可以针对低水平的多元文化学生(字词量不足,能大致理解材料的内容)设定内容方面的问题,像是「第一段描写的是日落还是日出的景色?」;针对高水平的多元文化学生(能理解篇章的表达手法对表达内容的作用)设定鉴赏方面的问题,像是「文中运用了那些描写手法?请给出相应的判断依据」。

其次是提问。提问可以运用「高原式策略」。多元文化学生课堂参与度较低,阅读篇章的遗忘率较高。综合不同能力水平学生意见,提出问题的「高原式策略」可以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和巩固篇章记忆。以探究《天边的魔术师》中「第一段描写的是日落还是日出?为什么?」问题为例,老师可以用问题「在文中哪段可以找到答案呢?」着低水平学生圈出所在段落;用问题「你认为文段描写的是日出还是日落?」着中水平学生圈出提示字词;用问题「『文章写的是日落,因为太阳躲到山后,​它在西边。』这个答案有什么不足之处?」着高水平学生圈出补足判断依据。

接着是答问。答问包括「静默式答问」「引导式答问」「静默式答问」即为候答,是老师发问后或老师再度开口说话的时间段。多元文化学生进行阅读理解时要调动各种中文能力,集中注意力。因而,老师要切记候答时间不可过短,应根据问题的深浅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酝酿,发展及组织回答。此外,在学生进行反馈时,无论是否接近正确答案都应给予鼓励和赞赏。尤其是学生提出富有创造性答案时,老师应加以引导,像是「你说的这个答案好有创意!如果你也遇见了同样的事情,你的心情是怎样?」,支持学生思考回应出多元答案。

最后是回应。回应有三种情况。第一是学生反应不正确,那么老师可以通过「间接回馈」来帮助学生。 「间接回馈」就是将问题再细分成若干小问题,带领学生依序回答直至答出原先问题答案​。阅读理解对多元文化学生能力要求较高,且学习第二语言本质上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挫折。因而,老师应再「细拆」问题帮助学生,像是探究《天边的魔术师》中回答「第一段描写的是日出还是日落?」,还可以细拆成(i)「细心想想日出时太阳在东边还是西边?日落时太阳在东边还是西边?」(扣连学生已有的知识) (ii)「课文的第一段描写的太阳在哪边?」(结合文段分析) (iii)「那么根据你的经验,文中第一段描写的是日出还是日落的景像?」(判断答案)。第二是学生反应不完全,那么老师可以通过「静寂深入探究」,即以非口语方式与学生保持接触,鼓励学生将答案自行延伸。多元文化学生受限于字词量,在阅读理解中可能表达不完整,那么老师可以通过绘画、图像、折纸等方式帮助学生。以回答《天边的魔术师》中「找出第一段是日落的判断依据」为例,如若学生回答不完整,老师可以请学生作画补足日落的景象,并指出文中对应的内容。第三是学生反应正确,那么老师应予以赞赏和鼓励。多元文化学生学习中文动机和信心不足,需要老师的赞美和鼓励。值得注意的是,老师在赞赏时,应明确指出学生优点所在,像是「你很棒!你说出了『玫瑰色』的细节,指出了日落时云霞的颜色作为判断日落的依据,很细心!」。

有效的课堂提问技巧能帮助老师提高教学效果,实现「由问题带动学生探究学习」,从而促进多元文化学生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

E&T团队会在未来持续提供相关资讯,同老师们一起支援非华语学生的中文学习!

(文中示例由香港潮商学校提供,感谢学校分享!)

 

参考资料:

[1] 王文科.(1994).课程与教学论.台北市:五南.

[2] 张玉成.(1999).教师发问技巧.台北市:心理.

[3] 黄昭勋.(2019).教师发问行为之探究. 台湾教育评论月刊, 8(1), 281-291.

[4] Hyman, R. T. (1979). Strategic questioning. Prentice H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