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cing elit. Ut elit tellus, luctus nec ullamcorper mattis, pulvinar dapibus leo.

已複製鏈結
善用社交媒体的活动类型,提高多元文化学生学习动机
16/12/2022

 

多元文化学生热衷于使用电子产品,且在社交媒体的活跃度较高。因而,老师可善用社交媒体,提高多元文化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次同老师分享香港大学中文教育研究中心赖春博士戴忠沛博士的研究成果,探究如何在教学中有效使用社交媒体。

该研究针对来自香港的565名南亚裔中学生进行调查,旨在探究社交媒体的活动类型(主动分享或被动接收资讯)如何影响他们的理想自我(ideal L2 self)和双文化认同(bicultural identity) ,进而影响他们中文学习的动机。现分享两个扼要研究结果,同老师一起探究如何将社交媒体应用在教学中并发挥效用(如图所示)。

研究结果1:主动在中文社交媒体上自我暴露,可以提高多元文化学生的自尊心,进而提高移民的身份认同,从而提高语言学习动机。多元文化学生自身文化同香港主流文化有所不同,主动参与社交媒体的互动(包括聊天、点赞、评论和更新个人资料)等行为,能促进他们对主流文化的认同,进而能提高语言学习动机。因而,老师可以在教学中创造主动使用社交媒体的情境和课业。

例如,高浓度学校的多元文化学生常依赖于英语或者母语交流,那么,老师可建立促使学生用中文交流的社交平台。像是建立班级式的Facebook群组,发布讨论问题、分发课业等。此外老师还可以举办线上拍卖会活动,请学生在平台上传照片和物品简介,提供学生用中文主动分享的教学情境。

低浓度学校的多元文化学生有良好的中文学习环境,因而,老师可以采用朋辈协作的方式促使学生主动经营社交媒体。例如,老师可以在Facebook上建立一个Class Blog,请高年级学生协助低年级学生撰写Blog,并公开分享写作成果,从而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和学习中文的动机。

研究成果2:

因为增强了资讯和情感支持,使得被动接收社交媒体的内容影响了移民的幸福感。多元文化学生被动接收社交媒体内容越多,就越有可能认为本民族文化与香港本土文化之间是和谐的(即双文化和谐)。因而,老师可以通过在学校网站,发布多元文化的相关资讯供学生浏览。值得注意的是,多元文化学生在被动接收社交媒体的内容时,可能会受到潜在的社会比较,使得自我效能感降低,影响学习中文的动机。所以,老师发布的资讯应是正面积极具有情感支持的。像是通过发布多元文化学生的影片、作品和多元文化节活动的影集等,加强学生榜样学习和文化融合。此外,老师还可发布多元文化学生中文学习的心路历程的资讯,通过引起接收该资讯学生的情感共鸣,达到情感支持的目的。同时,老师可为提供学生在朋友圈以外的公共线上渠道,限制社会比较发挥作用。例如,老师可在社交媒体上提供一些关于多元文化融合主流文化的影视作品、博物馆和展览会等资讯。

有效使用社交媒体能加强多元文化学生的身份认同,从而提高多元文化学生中文学习动机。老师们亦可查阅由香港大学中文教育研究中心赖春博士主编的《增强少数族裔学生在课外使用中文社交媒体提升中文学习效果》一书,了解更多社交媒体在中文教学中应用的相关内容。

E&T团队会在未来持续提供相关资讯,同老师们一起支援多元文化学生的中文学习!

参考文献:

Lai, C, and Tai, CP (2021). Types of social media activities and ethnic minority students' Chinese language learning motivation, System, 97.
 https://doi.org/10.1016/j.system.2020.102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