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複製鏈結
WISE的变奏
28/04/2025

 

透过人工智能生成图像技术 扩阔学生词汇量

 

文/陈钰莲

 

记得当年从事前线语文教师工作,为扩阔学生认字量,教学过程会加入学生的「心理词汇」作为认读材料。例如想学生多学习食品的名称,便会展示一些超级市场食品货架的图片作为辅助,希望学生透过图片观察,口述出他们熟悉的食品名称,老师便从旁捉紧每个学生口述的字音提供字形,课堂中老师忙于充当一部「人肉写字机」。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不禁便想:AI代替老师担任「人肉写字机」吧。以下将展示利用人工智能「图像转换文字」及「生成图像技术」,协助教师帮助难以运用「语音输入」和提取词汇能力偏弱的学生扩阔词汇量。

 

教学对象:高小(读写能力大约处于一、二阶水平)

教学目标:

范畴

预期成果

阅读

能理解阅读材料的内容NLR(2.1)2

能欣赏作品中词句的运用LR(3.2~LR4.2)5

能欣赏作品中生动活泼的描写LR(3.2~LR4.2)6

说话

能运用略有变化的词语表情达意NLS2.4

表情达意用语恰当,词汇较丰富NLS4.4

写作

能表指示修改作品中表达欠清楚的文句NLW(3.4)2

 

教学材料:《西游记‧美猴王》(改写:管家琪,幼狮文化,台湾,2003)

AI平台:Copilot (WhatsApp)、Poe Assistant

 

教學流程:

 

一、导入:展示文中有场景描写的语段

很久很久以前,大海中有一座山,叫作花果山,山上有四季长青的草本,和终年不断、各式各样的水果

(管家琪,2003)

 

二、 阅读策略──心像

- 请学生在纸上根据语段绘出「山」的形象和周围的景物

我们的想象

 

- 学生完成绘图后,老师请学生以小组形式提取词汇,并填写下表:

文字的描述 (可用中文或英文词汇表达)

形狀

Shape

颜色

Colour

山上  有 / 沒有 的东西

Things

1.

1.

1. 有

2.

2.

2. 有

3.

3.

3. 沒有

4.

4.

4. 沒有

 

三、 「W」(Write)

-  运用AI「图像转换文字」技术,生成与图画相关的词汇
-  把学生作品拍照并上传至Copliot
-  以下列Prompt生成相关描述语句

Prompt

我是一位小学生,
刚画了一幅画作为创作故事的场景,
请帮助我用6句简单句子描述场景,
包含形容山的颜色词、山的形状和山上的东西

 

 

四、 「I」(investigate)及「S」(Synthesize)补充「心理词汇」

-  补充「心理词汇」
- 学生阅读生成语句,选择并补充原有词汇
- 重看故事文章,进一步补充或修正词汇
- 选择适用的词汇撰写成语句,作为生成图像的Prompt

 

 

五、 生成图像

- 利用Poe Assistant平台,输入下列Prompt

Prompt

我是一位小学生,你是一位绘图专家。
请根据下列描述,为我生成一幅场景。
场景描述如下「这山叫作花果山,山是深绿色的,看起来很茂密。山的形状像一个个弧形的背包 ,高高低低的。山上有长青的草木,树叶像一把把小雨伞。山上有各式各样的水果、有鹿、有猴子。

 

六、 「E」(Evaluate):

展示用不同修订及补充的Prompt而生成的图像,以比较描述及生成图像的关连,从而突出文字描述如何有效构建画面。

 

今次的教学设计主要分享当有了AI生成式技术后,教师的角色不再单单协助学生提取字形,宝贵的课时亦不只是抄写「心理词汇」。透过AI生成式技术,教师可以针对生成的内容带领学生进行选择、补充,进一步推高预期成果。在认读更多相关的词汇后,教师训练学生从中选择适用的词汇作为描述句子,并让学生亲身体验如何运用人工智能协助个人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