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學習「不管……,都……。」句式為例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cing elit. Ut elit tellus, luctus nec ullamcorper mattis, pulvinar dapibus leo.

已複製鏈結
运用分层策略照顾学生多样性
10/11/2022

照顾学生多样性是教授非华语学生学习中文的难点,解决这个问题通常采用分层策略。

分层策略是老师们调适课堂教学以适应不同能力水平学生的需求,来减少教学效果影响的一种策略。策展分层策略之前,老师们要进行「范式转向,以生为本」的规划思考。老师们要思考学生是如何学习的,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怎样的,老师们可以如何影响学习过程,怎样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创造条件。接着才实施分层策略。接下来以学习「不管……,都……。」句式为例,带领老师们了解分层策略的实施步骤。实施分层策略的概念图可如下图所示:

步骤

(1)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将任务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

(2)对学习任务进行分层

拆分:细分要点,宁繁勿略

归纳:运用知识组织方法(从属),将零散的要点归纳

排序:运用知识组织方法(序列),按下上/低高/浅深/易难排列

成架:将组件及步骤构筑成相互支撑的学习框架

(3)配对学习水平,策展区别教学

「低起点」:能令不同水平学生都能展开学习

设/提问布置探究学习历程

运用「同质分组」较易开展区别教学

运用「异质分组」则要意要发挥「以强带弱」的作用,兼顾合作及个别学习

(4)分层评价和反馈

(5)根据评估结果,进行修正和调适

 

分层策略第一步就是要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进行任务分层,这就要求老师们(1)明确最终的教学目标;(2)拆解教学目标和学生能力。以学习「不管……,都……。」句式为例,最终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应用该句式来写句子,且拆解学生能力和对应的教学目标为:低水平学生要能理解题目要求、基本标点符号以及「不管」和「都」的字面意思;中水平学生要理解句式的逻辑关系,了解应用情境;高水平学生能应用句式进行写作。

分层策略第二步就是对学习任务进行分层。这一过程的操作流程为:细拆完成教学目标的步骤和要点→将要点进行归纳→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排序,形成组件→将步骤和组件构建成学习框架。以学习「不管……,都……。」句式为例,其操作流程应为:拆解学习句式的要点为(1)句子成分和意思拆解;(2)句式的目的和逻辑拆解;(3)句构拆解→要点重新进行知识组织,归纳为(1)标点符号(2)字词意思(3)句式结构等方面→ 按照能力水平进行排序→ 构建成从低到高能力水平的学习框架(如图所示):

学习框架

9

运用「不管……,都……。」造句

8

把分句组织成句子,并加上标点「不管……,都……。」

7

把关键词配入分句

6

写出关键词

5

想出一個情景,包含(條件)及(與條件相反的行為) 

4

理解「不管……,都……。」轉折的關係:「不管(條件),都(與條件相反的行為)。」 

3

理解「不管」及「都」的字面意思

2

理解「,」及「。」的意思及其作用

1

理解题目要求

 

分层策略的第三步就是匹配学生水平和教学内容。以学习「不管……,都……。」句式为例,低水平学生需做到「理解课文,从字词入手」;中水平学生需做到「能设想出一个应用句式的情境」 ;高水平学生则需做到「模式仿作:参考句构,创作句子及情境」。那么,在进行「同质分组」时,老师们可以为低水平学生提供「句式目的与逻辑拆解」的帮助,为中水平学生提供「句子结构拆解」的帮助和为高水平学生提供变体句式,促使各个能力水平学生达到更高层的学习表现。

分层策略第四步就是对分层任务的完成度进行评价和反馈。值得注意的是,进行反馈时不宜直接提供正确答案,则是要通过追问反问等提问技巧引导学生作出回答;最后就是根据评估结果进行修正,将教学设计调适至理想状态。

照顾学生多样性是一个复杂的课题,老师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将分层策略有效地融入课堂设计,更好地照顾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进而提高教学效度。

E&T团队会在未来持续提供相关资讯,同老师们一起支援非华语学生的中文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