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溫第三次教師專業發展工作坊内容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cing elit. Ut elit tellus, luctus nec ullamcorper mattis, pulvinar dapibus leo.

首页  >  专栏区  >  「温故知新」之「善用科技提升中文教学效能」(上)





已複製鏈結
「温故知新」之「善用科技提升中文教学效能」(上)
03/02/2023

 

2023年1月14日E&T团队举行了第三次教师专业发展工作坊,香港大学中文教育研究中心林金锡博士开展以「善用科技提升中文教学效能」为主题的演讲。是次培训着眼「概念多于操作」,现摘录要点供老师们重温。

多元文化学生的中文学习有三大要项:学习动机能力差异中文语境。根据研究,自主学习动机是学习的关键,因而解难之道可从教学策略着手,同时善用科技提高教学效能,现同老师们一一回顾。

教学策略一:提供双重选择;科技切入点:输入、汇报

提供双重选择即为老师给学生提供更多自主选择的空间。多元文化学生的中文学习多是被动输入,但当他们与老师共同构建课堂时,自主性会大为提升,进而提高学习动机。因而,老师可让学生选择学习什么生字,用什么方式学习生字,像是结合井字题(Tic-Tac-Toe游戏),或者学生自主选择课业的形式,像是选择用什么样的图表输出阅读理解的知识内容。

此外,老师可以在输入和输出内容的方式里增加科技的元素,提升教学效能。譬如,老师可以提供Google Slides, Canva, StoryJumper, TextingStory等音像软体设备供学生选择汇报方式。同时,软体的成果,像是Google Slides的简报、StoryJumper的有声故事书、TextingStory的聊天对话影片和Canva的海报、社交媒体的贴文以及视频等能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和自我效能感,提高学习动机。

教学策略二:提供有意义的理由;科技切入点:学习生字、练习口语、写作练习

提供有意义的理由即老师应让学生理解完成学习任务的目的和价值。多元文化学生对中文易产生「畏难」「抗拒」心理的原因之一就是中文学习意味着要重复练习复杂的汉字和粤语音调。因而老师学生提供重复练习的理由,像是具有实际应用价值提升沟通能力等。同时方法代替传统重复练习的学习任务,例如说明文的写作练习,可以通过设定推销的情境,使学生在描述推销的产品过程中练习事物描写。

此外,老师还可加入科技的元素提高教学效能。多元文化学生喜欢电子产品,因而,老师可以请学生用音像等软体设备达到重复练习的目的。例如,老师可以请学生上传录音到Seesaw的软体来替代传统教学中反复朗读学生由于同辈压力,会在上传录音课业前反复练习朗诵文章,从而达到练习多次目和流利度准确度提升的目的。此外,该软体支持朋辈评论,能让学生提高自我效能感和参与感,进而提高学习动机。值得注意的是,该软体不一定适用于中学生,因为中学生较之小学生有更强的自尊心,朋辈评论某种程度上会影响学生自信心进而影响学习动机

*图中示例来源于网络*

又譬如,老师可采用轮流使用键盘打字和手写字词的方法,代替反复抄写生字。由于手写字词和打字对学生学习字词有不同的作用,手写增强形体辨识,增强形义连结,打字增强声音辨识,增强音义连结。因而老师可轮流使用。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方法更适用拼音打字的学生。

再譬如,老师可采用多模态作文代替命题作文。像是老师可以请学生用iMovie拍摄影片,以导游的身份介绍旅游地的风土人情。学生在撰写视频脚本的过程中就可以达到练习景物描写的目的。此外,导游的职业定位和拍摄影片具有实际应用意义,因而,更容易提升学生学习动机。

*图中示例来源于网络*

善用科技能调动学生课堂积极性,提高学习动机进而提升教学效能。下期同老师继续分享「科技提升教学效能」的另外三个要点。

E&T团队会在未来持续提供相关资讯,同老师们一起支援多元文化学生的中文学习!

 

参考文献:

[1] Lyu, B., Lai, C., Lin, C.-H., & Gong, Y. (2021). Comparison studies of typing and handwriting in Chinese language learning: A synthetic review.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 106(101740), 101740. https://doi.org/10.1016/j.ijer.2021.101740

[2] Sun, Z., Lin, C.-H., You, J., Shen, H., Qi, S., & Luo, L. (2017). Improving English speech skills through mobile social networking. Computer 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 30(3-4), 304-324. https://doi.org/10.1080/09588221.2017.1308384

[3] Jiang, Z., & Xie, K. (2022). Motivating online language learners: From theory to design strategies. Journal of Technology and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13(1), 1-25.

[4] Zhang, Y. & Lin, C.-H.* (2020). Motivational profiles and their correlates among students in virtual school foreign language courses?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51, 515-530. https:// doi.org/10.1111/bjet.12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