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複製鏈結
中华文化之全方位学习
18/10/2023

 

上回讲到,教师发挥「全方位学习」的优势,促进华语和非华语学生重新发现社区内丰厚的人文资源和文化内涵。 (见梁志华:《香港文化之动脚学习》

中华文化对于学生(华语以至非华语)相对却较为遥远,那教师在运用全方位学习活动方面,又是否有好点子?当然有!

配合学校课程内的「中国建筑」单元,教师除了引入课堂线下体验式学习活动的「掌中斗拱」,更安排学生走出校园,到「南莲园池」作全方位的考察(见图一) 。

 

(图一取自「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南莲园池」网页)

通过课外线下活动,学生既可以亲身走进园池内中国园林的「借景」、「障景」「框景」(见图二)等建筑特色设计,又可以开放个人不同的感官,包括:耳(鸟鸣、流水)、鼻(桂花树下的香气)、舌(小食部)、身(触抚不同的奇石),配合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置身其中,细心观察,亲身印证课内外所学中国园林建筑特色的知识,达到知识深化的教学目标。

(图二取自「康乐及文化事务署」网页)

通过全方位学习活动,体验中华文化的学习还可以再进一步吗?当然可以!

设于园池内的「中国木结构建筑艺术馆」,展出不少珍贵的中国木建筑模型,包括:明清故宫太和殿、唐代重建的佛光寺等;还有实物原大的斗拱。通过教师对应学校课程的中国建筑单元焦点式导赏(见图三),学生逐步体会昔日中国无名工匠的精湛建筑技艺。

(图三由观塘官立中学借出,特此鸣谢)

教师善用不同的社区资源,深化学生对中华文化的了解,丰富他们的学习经历,达到全方位活动的「延伸」、「扩阔」和「促进」学习的效果(见图四),为学与教带来新意。

(图四取自教育局「全方位学习」网页)

本周六E&T计划将举行第二次教师专业发展活动「反转读写教学刻板印象」,相信在同路人的互相启发之下,同样会激发出不少学与教的创意和灵感。期待你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