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接上期文章WISE的「I」(investigate)的分享,今期将与大家介绍「S」(Synthesize),即排序综合、二创文章、多媒体展示的教学环节。透过WISE的「W」和「I」两个教学环节带领学生经历「审题」、「构思内容」及「建构大纲」三个写作思维过程,并对AI生成文章作初步阅读和理解。接着,学生正式进入「撰写初稿」及「定稿」的阶段。
现简述「S」的教学步骤如下:
「二创文章」:即学生对选出需要进行「改写」及「补充」的内容,透过老师的提问和指导进行修改,方法可包括重组、取代、补充等。
如见下图所示:
「定稿」:即学生完成初稿后,对「二创文章」的内容作重新检视,重复运用「保留」、「删除」、「改写」及「补充」四个方法进行修正。
继续以仁济医院赵曾学韫小学罗老师在小五年级试行的例子作为分享:
上列示例展示了二语学习生在课堂上利用工作纸「我的创作」一栏进行「撰写初稿」。两位同学以小组形式提取心理词汇,虽然AI生成的文章相同,但因两位同学在「I」环节的判断不同,因而两人在「我的创作」上所撰写的初稿也很不一样。乙同学的「我的创作」中,保留了各种花的记述「红色的玫瑰、黄色的向日葵…」,而甲同学则只保留「你会被各种花朵所吸引」。
可见,当学生阅读及二创自己有份参与生成的文章时,学生能表现出个人的自主性和投入感。
以下是乙同学的「定稿」作品(节录):
从上例所见,乙同学在「定稿」内容中,把多句花的记述撮写为「可以欣赏红色的牡丹」。反映在WISE的教学安排下,二语学习生可重复对生成语段进行思考、取舍,在「定稿」阶段时保留自己最想表达的意念。这样,不单能提升学生对写作的投入感,更能培养学生自我修正的习惯,有效提升语文表达能力。
下期将与大家分享WISE中「E」(Evaluate)的教学环节,看看如何运用WISE协助学生进一步「以写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