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本年十一月开始,本团队跟大家分享了不少有关AI与教学的资讯,本年度培训亦致力探讨:如何有效运用AI作为学习语言的工具,解决现时二语学习生学习中文的难点或老师的困局,以提升二语学习生学习中文的成效。
聊天型的人工智能助手,原意提供广泛的语言理解和生成语言能力,理应大受欢迎,但奈何「它」的出现,却令不少家长、老师、教育工作者担心AI的生成能力会取代学生的学习,令学生变成一只「Copycat」,只懂把AI生成的内容「搬字过纸」,得不到任何的学习经验。接下来,我们就要探讨如何驾驭AI,让AI不单成为我们辅助教学的工具,更让AI成为有利学生学习的好伙伴。
在本年度第二次培训主题------「反转读写教学刻板印象」,当中提出WISE的写作教学流程,就是引入AI作为写作教学的工具,一反过往以「以读带写」的做法,而是先「以写带读」再带写的方法进行写作教学。当中WISE四个教学环节即是:
一般而言,二语学习生在「以读带写」的写作教学环境下,往往先被「范文」难倒,以致成效不太显著。取而代之,渐渐出现一些「供词填句」或「供词填段」的「范例」作为参考,方便学生完成写作任务。
奈何,老师不难发现这些用心为学生预备的「范文」、「范例」,对提升二语学习生的写作能力实在有限。久而久之,更会令二语学习生对运用中文写作产生反效果,对写作感到生厌,不再愿提起笔来写下一些自己也感到陌生的段落、篇章。
为解决这个困局,本团队期望注入WISE的写作教学流程,利用AI协助先生成文章,以代替普遍学校提供的「范文」。
看到这里,大概老师都会疑惑:同是范文,为何要用AI生成的文章?成效有分别吗?
分别就在于我们面向的是第二语言学习生,对二语学习生来说,没有老师的指导和详细解说,「范文」对他们而言,只属于其中一篇「看不懂」的文章。
为解决这难点,E&T团队提出WISE的写作教学流程,让学生从生成范文开始参与其中,其中「W」的步骤大概如下:
以下以仁济医院赵曾学韫小学五年级其中一次写作课的题目作为示例解说,题目为「运用定点描写,以「学校里的_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250字的文章」。下表1「AI(Poe)生成文章1」展示若只把题目提供给AI,任由AI自行生成文章,AI生成的文章内容远不及老师预备的「范文」贴近学生生活,用字较浅白。
表1:
但若在AI生成文章時,在輸入指令(Prompt)中加入從學生身上提取的「心理詞彙」,情況就有所分別。如表2所示,「AI(Poe)生成文章2」證明AI可生成的文章變得學生既「能明白」且「能看得懂」的小語段,這樣,老師就不需要花太多時間讓學生理解語段的意思。
表2:
看到这儿,老师心中的疑惑可能会变得更大:学生便可轻易透过既有「Prompt」生成文章,然后抄写AI生成的文章完成写作任务…….那学生学懂了什么?提升了他们哪种写作能力?
篇幅所限,下一期的文章将会进一步跟大家一同探讨:AI会否「育成」Copyc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