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cing elit. Ut elit tellus, luctus nec ullamcorper mattis, pulvinar dapibus leo.

已複製鏈結
组合拳解决「识字」问题——结合「综合高效识字法」
28/10/2023

 

多元文化学生往往面临「识字量少」的问题,这通常与「接触少」和「容易忘记」有关,而「综合高效识字法」恰恰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识字量和降低遗忘率。 「综合高效识字法」对幼小学生、学习困难学生以及多元文化学生的「字词」学习有显著效果,它融合各种有效的识字教学策略,并结合学生识字心理和香港本地情况(粤语和繁体字)设计而成。 「综合高效识字法」能帮助老师们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完成认读、书写和应用的识字过程。
运用综合高效识字法设计单元框架可分为两大部分:「课程目标」和「教学过程」。
「课程目标」可以从识字的三个层次设计。第一,要明确认读的生字,包括辨别和念读。比如,辨别类似字形,像「肠」、「杨」、「汤」。念读则是将识得的生字念出来,老师们可以通过带读和学生朗读进行念读教学;第二是明确要学习书写的生字,包括笔画笔顺的准确度。比如,学习书写水部的字:「河」、「海」、「油」;最后,明确需要应用的字,包括会造词,会选字(词)填空。比如,「泉」、「溪」、「河」、「海」等字部首全跟「水」有关,那么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造跟「水」有关的词,像是「溪水」、「海水」、「海浪」。
「教学过程」部分则可以从三大方面着手:结合课文,综合教学法的运用以及书写生字。
首先是结合课文,选择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字进行学习。这是运用学生的心理词汇,即具备一定生活经验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字的「音」和「义」,那么在此基础上进行「形」的教学,则会让学生更快速掌握。比如,「拔牙」这篇课文,就是将学生生活化场景融入课堂学习中,从而教授学生识得「脸」-「脸颊」等名词,「注」-「注射」等动词以及「勇」-「勇敢」等形容词。
其次是综合运用有效的教学法。比较常用的教学法有以下几种。
一是「集中大量识字」。 「集中大量识字」可以放在识字课堂的开始阶段,像是通过加部首,帮助学生将生字形成一个个组块,方便记忆和保持。比如,「青」字可带出「清」「晴」「睛」等字。这个方法可以帮助学生集中识得大量生字并将其归为组块,加强记忆。相应的工作纸可以如图所示。

二是「基本字带字」。它将汉字「形」「义」「音」一体化,包括「形声字归类」、「基本字组字」、「部首识字」、「比较异同」和「反义词」等方法。比如,「部首识字」法就是利用部首「手」让学生认识「拍」、「打」等字。以「部首识字」法中的「手」为例,相应的工作纸可以如图所示。

三是「联想字和词汇网络」。 「联想字」可以用「语意关系」、「音韵关系」以及「个别化的联想」等方式建立词汇网络。 「语意关系」包括「层次关系」,像是「动物」-「哺乳动物」-「熊猫」,和「非层次关系」,像是「你」-「我」这种相对关系;「音韵关系」则是以韵母划分,像是「青─经─晶」等同韵母关系。 「个别化的联想」则跟学生的个人经历有关,比如有过去迪士尼乐园的经验的学生,看到「兴高采烈」的词语可能会联想到「游乐园」「城堡」「公主」「载歌载舞」等词。相应的工作纸可如图所示。


此外,综合高效识字还改进了「写字格」,即结合汉字结构分析和部件组合形式,设计书写工作纸。摘录「写字格」如下图所示。

综合高效识字法对于提高学生字词量从而快速进入阅读阶段的效果非常显著,老师们可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融入综合高效识字法,优化课堂工作纸和教学质量。 E&T团队将在未来分享更多相关资讯,与老师们一起为提高非华语学生的中文学习能力而努力!

参考资料:

[1] 谢锡金编著(2002)。 《综合高效识字法》。香港:青田教育中心。
[2] 谢锡金、罗嘉怡(2014)。 《怎样教非华语幼儿有效学习中文》。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 张慧明(2013) :透过综合高效识字法,提升识字自学能力,辑于林伟业、张慧明和许守仁等编《飞越困难一起成功:教授非华语学生中文的良方》,(页18 -28),香港:香港大学教育学院中文教育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