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阅读的四个瞬间(三)之故事篇
文/梁志华
前文提到,身兼作家和画家的熊亮,把经典故事《武松打虎》搬上绘本的舞台,让一对胖猫好友通过演出,经历由开始时的磨擦至最终的谅解,令彼此的友情更形坚固(见梁志华:绘本阅读的四个瞬间(二)之情感篇)。你希望向学生多介绍经典故事的绘本?既然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已给改编成动画和真人版电影,下面就以华语作家林世仁和法国画家克蕾梦丝‧波列合作的《木兰辞》(见图一)为例,分享绘本如何综合以不同的手法呈现和暗示丰富的内容。
(图一取自网络)
连结封面与封底:
(图二取自林世仁著;克蕾梦丝‧波列绘:《木兰辞》。绘本上方的说明和图内的方框为笔者所加,下同)
学生已积累不少阅读的经验与方法,相信在你的引导之下,加上善用引领思维学习策略,学生不难从封面人物的坐骑、衣饰、军帽等,猜测到主角将要前赴战场(见图二右方)。同工可以把封面和封底同时展现,并请学生进一步讨论:木兰放下的花朵代表甚麽?(稍后学生尝试从后文中引证);而在封底右方回头向木兰挥手的又是谁?想像他俩的心情如何?木兰的付出对维繫整个家庭有甚麽意义?这如何影响她在未来军旅生活的坚持?
暗示:
(图三取自林世仁著;克蕾梦丝‧波列绘:《木兰辞》)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面对“可汗大点兵”,木兰在边织布边叹息时,究竟逐渐织出甚麽想法?倘展示整本绘本的首个跨页(见图三),细心的学生可能发现到,由纺织机织出的丝线,竟然逐渐变化成波纹,盛载离家、踏上征途、漂洋过海的轻舟,暗示木兰往后十年(虚数)的经历——信息之丰富,就展现在同一个跨页之内!
略写:
(图四取自林世仁著;克蕾梦丝‧波列绘:《木兰辞》)
翻开另一个跨页(见图四),学生可能会问:为甚麽漫长而艰苦的军旅生活,作者和画家仅以一个跨页就精简地表达出来?这跟实际时间(十年)相比的巨大反差,是否暗示出老百姓普遍的心声:战争早日结束,和平早日重临……?
呼应:
(图五取自林世仁著;克蕾梦丝‧波列绘:《木兰辞》)
还记得封面内木兰放下花朵的伏笔吗?在故事接近尾声时,花朵再次出现在她的头上(见图五),特别的是木兰这时恢复女儿身“对镜贴花黄”,且首次以正面现身,而昔日的军旅生涯则出现在画面的后方,成为后景——往昔种种,均成往事;又仿似版画,朴实、低调,一如中国民间的百姓和妇女,默默付出与坚持。从木兰的双目,你认为她跟读者有甚麽话要说?
一口气跟同工介绍了三本绘本,下一次是绘本系列的最后一篇。配合母亲节不久来临,将跟各位谈谈绘本如何以画面含蓄地表达母爱的坚韧和沉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