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钰莲
本年度团队透过四次教师专业发展活动,致力让教师亲身感受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教师可以较从前轻松地为学生设计多模态的学习环境,旨在提高学生对情境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情感,从而连结个人经验,提升学生对学习的归属感和投入感。
承接上周《背影》教学示例分享,本周将以小学阶段为教学设计对象,按「学习成果架构」中第一至第三阶作为主要预期学习成果,期望教学设计能适用于读写能力较弱的学生,以照顾不同的学习需要。
以下将以小说《西游记‧三打白骨精》作为例子,同样期望透过互动剧场,让学生代入「三打白骨精」的情节,从而感受到故事中不同角色之间的关系和牵动出的情感。
年级:高小(小五/小六)
课节:一节(约70分钟)
材料:《西游记‧三打白骨精》(改写:管家琪,幼狮文化,台湾,2003)
已有知识:对《西游记‧三打白骨精》章回内容大致理解,掌握故事情节的发展。
学习目标:
范畴 | 预期成果 |
阅读 | 能连系生活经验,一边阅读,一边欣赏作品中的生动形象NLR(3.2~LR4.2)2 |
写作 | 能写出见闻、感受和想象,感情真挚NLW(1.7-4.7) |
说话 | 按表达需要,能运用陈述、疑问、感叹的语气说话NLS(2.5)2 |
聆听 | 能理解话语中的主要信息,听懂内容的大要,能感受说话者流露的情感NLL(2.1)1 |
教学活动 | 材料 |
1. 重游白骨精出没地 | AI生成图像平台 (Poe Assistant) |
2. 定格+思路追踪:一句话 | AI生成场景 |
3. 巩固及延伸活动:个人独白 | AI生成文章 (Perplexity) |
教学活动:
1.重游白骨精出没地
1.1重温故事:教师简述本章回故事要点,带领学生重看章节,找出描述四师徒刚到白骨精出没地的场景描述。
1.2生成场景:教师示范利用人工智能Poe Assistant平台,输入有关场景描述用语,生成图像作为场景布置。
【示例1】 | 【示例2】 |
Prompt:请根据描述「在一座高山上,没有人住」生成一幅图。 | Prompt:请根据描述「在一座高山上,附近几千里都是荒地,没有人住,远处有一座山,山上只有一棵桃树」」生成一幅图。 |
![]() | ![]() |
1.3透过「修改」或「补充」生成提示词(Prompt),比较生成出不同图像的效果,以引导学生明白描述用语的重要,从而提升学生对描述词汇的敏感度。
2.定格(Still-Image)+思路追踪(Thought-Tracking)
2.1布置场景:师生一同选定合适的AI生成图像,投影成故事场景,让学生投入故事。
2.2展示情节停顿的一刻---本章回末段,唐僧对孙悟空最后的一段话:「我没有你这种恶徒弟!你快走吧!」(《西游记》管家琪改写版本)。
2.3教师示范:代入唐僧一角,示范以不同的语气表达出不同的情绪表现。
2.4分组讨论:当刻不同角色的肢体状态、情绪表情和心中的「一句话」
2.5分组练习:各人自选角色/按老师分配的角色重复练习朗读「一句话」,教师从旁指导逐步改变声量、语速、声调变化等来展现语气,以表现出角色当刻的情绪和感受。
2.6定格:各组学生轮流到投影幕前扮演不同的角色(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白骨),以「凝固」操作表现当时的情形。
2.6思路追踪:教师指示学生在进行「定格」时,当教师以道具(如扩音器)作为「心声播放器」触碰你的肩膀时,你便代入角色,说出「一句话」。
2.7聆听及欣赏:其他组别学生便作为观众,从话语者的说话明白表达的意思,以及从话语者表达的语气感受流露出的情感。
3.巩固及延伸活动
3.1生成独白:教师运用AI平台Perplexity生成各角色的内心独白,以概括描述「三打白骨精」的事件和个人感受。教师可因应学生认读能力调节「提示词」中的字数及用语限制,见下例子:
【示例1】
【示例2】
3.2阅读生成内容:教师带领学生阅读属于自己角色的生成内容,然后选择适用的内容作为个人独白
3.3修改生成内容:学生把自己原先的「一句话」改写生成内容最后的一句「我想跟…说…」。教师亦可安排能力较高学生尝试以「保留」、「删除」、「改写」及「补充」各步骤修改其他生成内容。
3.3课后练习:于课后练习朗读,练习时加入适当的语气以表现情感,并向家长/同学以个人独白形式展现成果。
本示例跟大家分享透过人工智能生成技术为学生提供一个多模态的学习场所,让学生沉浸于故事情节中,代入角色,连结角色当刻的情感,并以简单的一句话表达心中所想,以培养学生想象力和情感表达的能力。期望本教学设计示例能启发老师的创意,为不同能力学生提供多元的学习经历,让学生投入参与语文学习。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