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黄永康
这次我们决定在课堂上进行一系列层层深入的教学环节,让学生从冷冰冰的格式中,真正体会到书信能够表达情感与关怀的温度。整体课程共分为五个相互衔接、环环相扣的步骤,每一步都紧扣学生的情感经验与社会关怀。
情境营造与启动活动
课堂开始,老师读出上一篇文章提及的恒仔哥哥(化名)当年案件的新闻内容,学生以「明信片剧场」的形式逐一进入演区,按着老师读出的内容,以「定镜」形式展示老师读出的案发过程。接着,老师请学生思考恒仔哥哥五年来在狱中不同时期的心情,并以「定镜」表达他在狱中一个最希望发生的画面。此部分除了能让学生掌握案件内容和案发经过,还能藉着运用身体演绎案件内容,让学生对案件中不同人物的心态能有所体会。
恒仔哥哥的希望
随后,老师引入情境:多年来案发这些画面都烙印在恒仔哥哥的脑海中,即使现在恒仔哥哥已经信主,洗心革面努力做好自己,读书考取好成绩,甚至当了一名社工,将自己过往的经历与人分享勉励青少年人。再问学生:你认为他还有甚么心愿?会否是要得到案中受害人小连(化名)的原谅?所有学生同时扮演恒仔哥哥,老师扮演小连,以「教师入戏」形式即兴演绎恒仔哥哥希望小连原谅自己的这一场戏。此环节让学生体会到,有时伤害了别人,即使自己有多努力,道歉多少次也好,都不一定会获得原谅。反思做任何事前要三思之余,当别人得罪自己而向自己赔罪时,我们又可如何运用原谅别人这个权利?
宽恕与希望
所有演出过后,老师要求学生以一句说话总结课堂学习经验,较深刻的学生响应包括:「每个人都会犯错,做错事希望别人宽恕是人之常情。但我明白到无论我们如何努力,痛改前非尽力补偿也好,宽恕与否都是受害者的决定与权利,我们强求别人宽恕,可能对受害人是二度伤害。」、「作为加害者,路仍是要继续走,我们可以做的是承认和反醒自己的错误,警惕自己不要再犯,我们更可以宽恕自己、做好自己,甚至在别人得罪自己时,去学习宽恕别人,让自己和别人更珍惜生命,有盼望地生活下去。」最后,恒仔哥哥现身,以第一身分享自己经历及对宽恕与希望的看法。
给恒仔哥哥的悄悄话
课堂尾声,学生在便利贴上写一句悄悄话送给恒仔哥哥,观察所得,有些学生对恒仔犯案过程好奇,但更多的学生是安慰及鼓励恒仔哥哥不要放弃,积极面向前路,这为之后学生一人一封给囚友的信活动建立了很好的基础。
信有明天
学生完成给囚友的信后,透过惩教署送给不同院所的囚友,并获得他/她们的回信,让学生在「信有明天」这个活动中,获得一次有血有肉的书信学习体验。
篇幅有限,这篇文章主要描述教学示例步骤,其实在学生实际写信的课堂中,也出现了很多有意思的讨论和以往教写书信时未曾出现过的情景。最后学生阅读不同院所囚友的回信,很多内容也让人感动,有机会再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