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黄永康
在语文课室里,如何让学生愿意开口、敢于表达,是我们长久以来的挑战。尤其在普通话学习上,许多学生因为不熟悉语音系统或缺乏语境练习,总是「开不了口」。近年来,我尝试结合「戏剧教学法」与「生成式人工智能(AI)」,意外打开了学生学习语言的新窗户——原来,「演一演」、「说一说」、「创一创」,可以让语言学习变得如此生动而有趣。
戏剧教学强调「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学生不只学习语言的规则,更是在有情境、有角色、有情感的表演中,实际使用语言。举例来说,学生在练习〈三打白骨精〉时,透过定格(Freeze Frame)设计角色动作、在如坐针毡(Hot Seating)中回答角色问题、甚至模拟新闻采访事件作口语报导,这些戏剧习式都促使学生自然地使用普通话,不只提供了口语训练,更是一种语感的培养与思维的锻炼。而且戏剧中重视的「角色扮演」、「语气语调」、「实时响应」,正正是普通话学习最需要的能力。
AI的助攻,能为学生创造安全的练习空间。生成式AI如ChatGPT等工具的出现,让学生即使不在课堂上,也能随时随地与虚拟角色对话、排练台词、请教语法问题。举例来说:
戏剧教学本身就重视学生的主体性与创造力。当学生能自己设定角色、创作对白、调整语气,他们便不再只是语言的接受者,而是语言的建构者。而生成式AI的加入,更强化了自主学习的可能。学生不再依赖老师安排每一步,而是能主动问AI、试着创作、修改与反思。这样的过程中,他们逐渐学会为自己的语言学习负责,培养出主动学习、反思修正与持续练习的能力。
将戏剧教学与生成式AI结合,带来的不只是教学工具的转变,更是一场学习观念的革新。学生不再只是背课文、练语音,而是在一场场「戏中有语、语中有情」的体验中,真正爱上语言。
这条路或许不总是最简单的,但它让我们看见语文教学的更多可能,也让学生的声音,在课室里真正被听见、被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