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中的世界观:美术虚实与文本教学的交织互补」
E&T计划24/25年度第三次工作坊已于2024年12月7日顺利完成。当日工作坊特邀嘉宾著名电影美术总监张蚊小姐,与同工分享情景与情感表达之间的交互关系以及场景创作心得。让我们一起重温当日精彩片段:
工作坊伊始,张蚊小姐透过她自己的工作经验分享,带出情感表达和文本理解对美术指导工作的重要性。她表示,美术指导的设计首先要基于剧本情节及场景需要,同时找到恰当的方式以传递对文本的理解,让伙伴领会并执行,协助导演将抽象的情感表达具象化。
张蚊小姐分享美术指导职业准则
张蚊小姐为与会同工设计了“一分钟画橙”小任务,希望透过这一任务分享她在美术课堂里学到的创作要点﹕ “Don’t draw the orange, draw what you see”,带出观察细节对创作的重要性。她表示,大众常常被固有概念“禁锢”,忽视事物本身的多样性。表达时,创作者应从内而外,思考引发自己创作的起点,再将其与外在表现有机联系起来,不应把创意受限于固有的规则中。
一分钟画橙任务
除细节观察外,张蚊小姐表示投入生活感受生活对艺术创作至关重要。回顾创作历程,她透露自己一度因生活奔波而丧失创作动力与灵感,直至按下暂停工作按钮,回归学生身份攻读硕士学位,她才慢慢找回创作的动力。她表示,同学们对设计的热情让她重新感受到观点与表达撞击的快感,教授的教导则让她重新意识创作当源于体会生活。得此启发,她将片场随处可见的胶布与自己在病榻上所感受到的痛痒之感联系起来,设计出itchy dress等艺术作品。
张蚊小姐分享生活体验对其艺术创作的影响
张蚊小姐还用不同电影中的布景设计呼应她所提到的创作心得,并从文本解读这方面给老师们新的启发。设计电影《饭戏攻心》各个房间时,张蚊小姐强调人物背景与性格对场景中的对象选择之重要性,例如由剧中邓丽欣饰演的Monica喜好旧物收藏联系到本土特色,最后选择以香港旧式招牌作其房间装饰。张小姐强调创设布景的过程就是从角色本身审视所处空间的过程,创作者可更多从所刻画的人物视角出发,探寻他会如何通过物品来传递自己的故事。
电影《饭戏攻心》布景中的旧招牌设计
人物性格及背景亦影响到电影色调的选择。透过电影《空手道》,《翠丝》的色调设计,张小姐重申剧本解读的重要性,并提示老师可从日常生活中攫取创作灵感。例如,《翠丝》中男主人翁紫色为主的衣着,一方面源于其LGBT性格设定,另一方面则融合了传统红蓝色代表的性别对立。
生活经历的启发不囿于现实世界的表达,也可用于超现实场景的想象。张蚊小姐透露在设计电影《僵尸》主人翁的居住场景时,为营造出类似《异形》中太空舱里的诡谲感,她从故事发生的地点出发,联想到唐楼里密布交错的电表与电线给她留下的相类感觉,起用这两件物品完成场景的最终设计,营造出怪异与生机并存的空间效果。
分享了自己的创作经历后,张蚊小姐利用《勿念》的歌词,引导老师们分组解读其中含义,让老师们深入体会创作过程,并据此设计故事及场景以传递心中所感。
用于小组创作的歌词片段
经过小组热烈讨论,各组老师分别展示了他们的创意。第一组老师设计了两个对照情景,左边是深夜的香港,窗外是高楼密布的繁忙都市,一位主人翁正忙碌地处理各项工作;右边则是异国冬天,窗外大雪纷纷,空无一人,另一位主人翁坐在窗边写着信,手边放着一杯冒着热气的咖啡,烘托出人在异乡的孤独。老师们表示希望通过这样的对照来表现两位主人翁身处不同时空的相似孤寂感,同时通过信件来搭建两位主人翁的情感连结。
第一组老师设计作品
第二组老师则通过三个不同的场景诉说了身处他乡的思亲之情。左上的第一个情景为移居到异国的主人翁收拾好新家,终于有空可以给家人写信分享自己的近况。左下的第二个情景则是主人翁在异国的中国餐厅吃饭,偶然看到电视里播放香港新闻,激起心中对故乡的思念。右侧的第三个场景则展示了主人翁在家中整理家居时,望向窗外起伏的海浪,让人暗自感叹人生漂泊不定。
第二组老师作品
第三、四组老师的设计场景不约而同与火车相关。第三组老师抓住主人翁在两列火车会车时的瞬间,透过他所看到的人物,形似其故友的闪现,以及手边故友送给他的钥匙扣,回想起昔日过往那封未曾寄出的信,最终通过与影子告别这一方式来传达出他对过去的释然。
第三组老师作品
第四组老师则将时空设置在疫情结束不久,主人翁在火车车厢里,看着对面交谈甚欢的场景,想起疫情中逝去的亲人,不由生起落寞之感,遂写信给天堂的母亲,诉说自己生活的苦闷。老师强调除了车厢内的氛围对比外,还会使用冷色调来渲染主人翁的孤苦感。
第四组老师作品
小组活动结束后,本项目课程发展主任黄永华先生将张蚊小姐的分享,老师们在小组活动中的体验与语文教学重新联系,总结五大沉浸式文本阅读教学策略,以古诗《客至》为例,展示策略的具体操作。
五大沉浸式文本阅读教学策略
在介绍具体流程中,黄永康先生强调老师们可善用引导性问题为学生提供思考鹰架,同时可考虑利用AI工具生成适合的场景画面,为学生提供沉浸式体验。
以《客至》为例的AI场景生成
最后,黄先生指出「空间建构能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机会」,鼓励老师利用课室资源,引导学生参与场景构建活动。在此过程中,学生能获得更多情感刺激和思考机会,帮助他们进行思维表达。
“建构空间”概念
工作坊尾声,本项目高级项目主任梁志华先生总结是次工作坊让他了解文字以外的表达方式,尤其是通过可视化的方式传递内心所想,启发他重新思考如何利用不同的方法来丰富学生的表达。在场老师深表同感,他们表示是次活动让他们体会到场景设计对刺激想象的强大作用,并表示会在未来教学中多将阅读写作与场景设计及戏剧相结合,启发学生创意与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