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複製鏈結
我们可以为教育留下一点什么?
23/05/2024

 

 

網上圖片

 

《九龍城寨之圍城》上映至今票房連連報捷,以往日作背景,用友情、師徒情的熱血貫穿,讓觀眾重塑舊香港城市情懷的電影繼續在疫情復常後的今天叫好叫座。隨著電影已宣佈準備開拍續集,為電影重塑的九龍寨城場景亦有望保留,除了為市民提供一個回顧與重溫的地方,同時期望可以打造成為新的旅遊點。觀眾在期待續集當中,同時可以翹首等候真切感受、親身走進昔日香港情景,好好回味一下故事中的起伏悲喜。

寫作時,我們都是作品的導演與美術指導,妙筆生花之下,我們可以如《九龍城寨之圍城》般搭建一個滿有情感的場景,藉此寄託所生所感,將平白的題目化成戚然的篇章。多元文化背景學生也許更需要擁有如斯宏偉的想像空間,回應一下離鄉別井,飄浮時空的寂寞感。這也許本來是電影獨有的魅力,如果學生都能從日常寫作課業中尋回創作的初心,作品皆能成為至少讓自己感動的瞬間。這才是中文教育最重要的傳承,我們可曾想過如斯喜歡創作、文字功力如此深厚的老師們,教出來的孩子為甚麼越來越不想寫作,越來越不懂得用文字去表達內心感受,甚至壞化成為惡性循環,無力再把情緒轉化力量,儲藏內心爛成無法修補的缺口。我們可以留下一些甚麼,才能讓學生拾回表達情感善用文字那與生俱來的能力?

教育與生活密不可分,看到社會不同面向的角落可以在變化萬千的世界闖出自己的一片天,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似乎也需要重新理解與鋪墊中文學習之於學生心中的價值。電影場景可以成為旅遊勝地,學生寫作情境又是否可以成為讓學生回味無窮,年年到訪懷緬的一隅?不少學校都開始設置別開生面的校園景致﹕有巴士車廂、火車車廂、昆虫爬行類樹叢、貓舍、靜觀房間……大部份都是有著高遠視野的校長或同工設立,那足夠讓學生引以為傲。話說回來,經得起時間考驗的文化傳統都是由下而上的,都是普羅大眾自發建構的,不論是為了生活需要,還是為了助人自助。如果校園設計可讓學生參加給予意見,會不會更令人樂而忘返、更喜歡上學?

 

A.I. 年代即將來臨,社會學家一般認為人類進入了一個「不用憂慮的時代」,說是「不用憂慮」,是相信人類社會將因科技先進而產出更充足糧食與生活所需,而電腦產品之普及,同時提升人類知識水平。當衣食住行以及基礎知識都一蹴即就,人類要擔憂的大概就是如何打發時間,以及如何令想要留住的記憶更耐久。學生不用再花時間去強記書傳,時間閒下來去作更高層次的思考與評鑑,人類文明將走得更高更遠。記憶的溫度流傳於人與人之間的擁抱,師生關係建構於我們可以為孩子提供多大的胸懷與多遠的視野。九龍寨城場景因一齣電影真切重現眼前,孩提最珍而重之的小角落又是否可以藉溫度的延續而傳承下去?

虛擬年代對網絡世界趨之若鶩,學校、同工更需多花時間心思在建立真切情景之於學生跟前,一口飯、一句話、一個擁抱、一本自創的繪本、一個自制的陶器、一座回應學生期望的圖書館‥‥‥都是廿二世紀教育最需要為孩子留下來的真心。

網上世界花碌,教育初心不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