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逸红/文
日本有一套漫画《圣☆哥传》描绘了耶稣和佛陀两位宗教领袖在日本东京合租公寓生活的故事,以轻松诙谐的方式探讨了宗教、文化和现代社会的碰撞,既能让读者捧腹大笑,也能引发对信仰和人生的思考。继上周分享过的《与AI李白跨时空交流》,我们能透过AI跟古人聊天,如果把不同时空不同国度的名人放在同一个擂台上辩论,不知道会带来什么新启发呢?

网络图片
本周跟大家分享一个跨时空跨地域的教学设计,透过生成式AI《跨时空科技擂台》将AI巧妙融入教学,让不同时空的科学巨擘齐聚一堂,讨论科技发展的过去与未来,跨越时空限制,激发学生的沟通能力、创造力、慎思明辨能力,以及运用信息科技的能力!这不仅是一堂跨学科语文课,更是一场思辨与表达的盛宴!

更多跨时空擂台的辩论对话
科目: 跨学科(历史、科学、语文、信息科技)
主题: 谁是人类科技发展的最大贡献者?
对象: 初中学生
时间: 60分钟
AI工具:POE《跨时空科技擂台》
教学目标:
- 学生能了解张衡、牛顿、爱因斯坦、高锟、马斯克等科学家的主要成就。
- 学生能运用信息科技(AI Bot)搜集、整理和分析资料。
- 学生能培养慎思明辨能力,并能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
- 学生能学习跨学科知识,了解科技发展的历史脉络。
教学流程:
- 老师导入(10分钟):
- 老师简单介绍本次课堂的任务:让学生透过提问 AI Bot,了解五位科学家的贡献,并选出一位对人类科技发展有最大贡献者,强调没有绝对的正确答案,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 老师示范如何向 AI Bot 提问,例如:「张衡你最重要的发明是什么?」、「牛顿你的万有引力定律对人类有什么影响?」
- 学生提问 AI Bot(15分钟):
- 学生分组(每组 4-5 人),于《跨时空科技擂台》提问,搜集五位科学家的相关信息。
- 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提问,例如:
- 科学成就:他们的发明或理论是什么?
- 影响力:他们的成就对当时和现在有什么影响?
- 创新性:他们的想法有多么独特和突破?
- 社会贡献:他们的成就如何改善人类的生活?
- 学生整理资料(20分钟):
- 学生整理和分析搜集到的数据,可以用笔记、表格、脑图等方式呈现。
- 小组成员互相讨论,比较五位科学家的贡献,初步决定小组认为哪一位科学家获胜。
- 小组汇报(15分钟):
- 每组派代表上台汇报,有条理地表达小组选择的科学家,并提出支持的理由。
- 其他小组可以提出问题或发表不同意见。
- 老师总结(5分钟):
- 老师对各组的汇报进行点评,肯定学生的努力和成果。
- 老师可以补充关于五位科学家的背景知识,鼓励学生继续探索科学的奥秘,培养对科技的兴趣。
这一小时的《跨时空科技擂台辩论》结合了AI的技术与跨学科的广度,让学习跳出框框不再受限于课本,而是充满无限可能!教师亦可以按教学需要创作出其他辩论擂台,例如《唐三藏争夺战》、《历代选美比赛》、《三国最佳男友选举》等等。
AI的辅助不仅能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更能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独立思考的能力,让他们在未来的世界中更具竞争力!这不仅是一堂课,更是一场思辨之旅,让学生在趣味互动中学习,在自主探索中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