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複製鏈結
你有壓力,我有壓力?教授非華語學生的心底話
21/09/2023
新的學年又開始了,無論是新同工還是舊同工,歡迎大家參與本年度的香港大學支援計劃!在新一年的第一封電郵,讓我們玩個小游戲吧!請大家伸出雙手,我們來數數手指。
以下有十句句子,如果你曾有以下的想法,請收起一根手指:
  1. 我出卷和出工作紙的工作特別繁重,已經要出主流版,還要為非華語學生出分層版。
  2. 我沒有受過很多教授中文作第二語言的培訓,學校要我負責非華語課程,我感到有壓力。
  3. 爲什麽那麽多中文同事,偏偏要我去教非華語學生?
  4. 學校裏只有一兩個中文老師教非華語學生,我感到很孤單。
  5. 坊間的非華語教材不合用,也不像主流課程一樣有出版社的資源,什麽都要自己製作。
  6. 每年的非華語學生的程度都不一樣,偶爾又有零基礎的插班生,我要不停修訂教材。
  7. 非華語學生好像總是特別調皮,有些中學生看起來比我年紀還要大,我怕他們不聽我的。
  8. 不停重複教過的字詞,非華語學生還是不記得。
  9. 跟同工朋友說我教非華語學生時,好像有種莫名的標籤在我身上。
  10. 我有點抗拒用英文跟非華語學生和家長溝通,他們的口音我不太聽得懂。

以上十條評價,有些來自曾永康教授的非華語學生中文老師壓力研究,也有些來自前線中文老師,有沒有説出你的心底話?不知道你還剩下多少根手指呢?

接下來有另外十句句子,如果你曾有以下的想法,請加回一根手指:
  1. 非華語學生的功課更容易批改,也不用改長寫作。
  2. 因爲教的老師人數少,開少很多共備會。
  3. 非華語學生的所有中文學習成果都是來自我的教學,挺有成功感的。
  4. 非華語抽離班人數少,對於新老師,課堂管理更容易處理。
  5. 非華語的中文課程沒有主流課程那麽緊迫,設計空間更大,可以嘗試更多新教學方法。
  6. 非華語學生睫毛長長很可愛,會忍不住盯住他們的眼睛。
  7. 非華語學生特別活潑主動,看到他們跑跑跳跳,挺治愈的。
  8. 跟非華語學生聊天時,曾經被他們的分享吸引,有幻想過去他們的家鄉國家旅行。
  9. 看到非華語學生的午餐會偶爾想去印巴餐廳吃大餐,還開始説得出印度菜名:Chapatti, Panipuri, Palak paneer。
  10. 偶爾從非華語學生口中聽到一兩句地道廣東話會被笑死,例如:罰12碼!靚女埋黎睇,十蚊兩兜!Y-U-U-啦啦啦啦爽夾快!

十根手指都找回了嗎?以上都是教授非華語學生的老師分享的感受,大家閲讀的時候有沒有勾起能讓你會心微笑的回憶?我相信除了這十條,各位同工也有其他教授非華語學生時的歡樂時刻,多給你十根腳趾也不夠數!教學的路途上充滿荊棘,但換個角度去想也充滿樂趣,希望透過這個小游戲,讓大家對自己多作肯定,接下來的一年更有我們與大家同行!

這個星期六我們會有第一次教師專業培訓活動,林金錫博士會帶領大家探討如何結合 AI 與混合式學習,結合理論和實踐。希望運用科技幫助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的同時,也能提升教師的工作效率,減輕工作壓力,希望各位老師能踴躍分享經驗和想法,我們港大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