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匡正/文
最新極受歡迎的盲盒商店POP MART,讓一池死水的經濟生出荷花,掀起一浪LABUBU熱潮。為甚麼大家都愛盲盒?想一想,你喜歡盲婚嗎?你喜歡餐餐「廚師發板」嗎?你喜歡上學上班學的做的都不知是啥嗎?
甚麼時候,我們喜歡登上不知終點的巴士﹔甚麼時候,我們喜歡跟不知誰是誰的古人角色交心﹔甚麼時候,我們甚至不再關心世界發生甚麼,玩好手上的LABUBU就心滿意足?
究竟甚麼是教育?
是傳承?我們有龐大的人工智能資料庫,現代人與生俱來就擁有數千年人類文明遺產﹔
是探索?如雨後春筍賴在身邊的沉浸式體驗,天天為我們的感官帶來真實的不真實﹔
是學習?人工智能復生一個又一個古人,「神交」「神往」變成「實交」「實往」,一個個站起來用《脆》(Threads)來回應你的所生所感﹔
是技能培養?不要說AI,電力已成就人類進化為「沙發薯仔」,你最近使用過的,是不是只是眼部肌肉,極其量加一點點手指頭操控?
是提升社經地位過程?網路上充斥著大量資訊,但由於個人資訊接收能力的差異,加劇貧富懸殊及社會階級分野,靠後天努力向上爬升的空間變得越來越狹窄。不同限囿阻礙資訊流通,善用數據者獨步天下,「雙坐」成為天下二分﹕「坐」擁資訊的小眾看透世情,成就大事﹔安「坐」瀏覽的大眾接受大數據feeding,無意走出舒適圈,小豕一般排著隊等待餵養‥‥‥
是情感建立?身旁多少至親摯友忙於跟AI聊天下大事,而或忘了身邊那個漸凍的你?
在思考甚麼是教育之前,也許,要問的是,甚麼是生存。甚麼是意義。
有人說,快樂就是生存的意義,就是生存的目標,讓世間快樂,就是人類向前最大的動力。你快樂嗎?打開盲盒,看見不是隱藏版,我們可以付費再開一盒。給你遺落在跟前的普通版,直接被好奇殺死了。生命的不可知,恰恰是最匠心最鬼斧的設計,這個盒子打開了就不可退換不可放棄,認認真真打好這手爛牌,是不是就是教育存在的意義?
社會正在重新分層﹕只會使用AI的人,注定成為最底層的小花小草,為養活上層資訊而存在﹔避用AI的人,將會成為被邊緣化的孤島,是避世還是逃逸各安天命﹔上層財「識」兼收﹕讓AI複製過不完的時間與人生,讓AI複製使不完的財產,讓AI包攬知識製作、知識傳授、知識餵養。只有還能獨立思考,還能駕馭智慧與資訊的,才能真正遺世獨立,自由地往來經歷。
老師們,時代變革巨輪推著我們前進,面對教育模式變化最重要的是勇氣,勇敢去面對新鲜,勇敢去面對挑戰,勇敢去思考,更加要勇敢去陪伴立在歷史篇章翻頁前的下一代。
原來,教育還是最讓人念茲在茲,最讓人期盼的盲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