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課堂提問技巧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cing elit. Ut elit tellus, luctus nec ullamcorper mattis, pulvinar dapibus leo.

已複製鏈結
促進閲讀理解的教學效果 —— 提高課堂提問技巧
09/12/2022

 

多元文化學生的中文能力水平和課堂表現難以適配,像是學生理解閲讀篇章的程度,可能受限于書寫或口語能力而表現不充分,從而影響課堂教學的效果。而有效的課堂提問可以幫助老師掌握學生的知識水平啓發學生思考深入分析學習内容。是次同老師分享閲讀理解課堂上有效運用課堂提問技巧的教學策略。

提問涉及多個部分及相應的技術要求(參閲下圖)。

首先是設問設問的核心技術在於設定「具有層次性的問題」。多元文化學生的閲讀能力在理解内容、表達方式和鑒賞等方面差距較大,結合學生能力設定探究問題,能更好提高教學效果。以賞析《天邊的魔術師》爲例,老師可以針對低水平的多元文化學生(字詞量不足,能大致理解材料的内容)設定内容方面的問題,像是「第一段描寫的是日落還是日出的景色?」;針對高水平的多元文化學生(能理解篇章的表達手法對表達内容的作用)設定鑒賞方面的問題,像是「文中運用了那些描寫手法?請給出相應的判斷依據」。

其次是提問提問可以運用「高原式策略」。多元文化學生課堂參與度較低,閲讀篇章的遺忘率較高。綜合不同能力水平學生意見,提出問題的「高原式策略」可以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和鞏固篇章記憶。以探究《天邊的魔術師》中「第一段描寫的是日落還是日出?為甚麽?」問題爲例,老師可以用問題「在文中哪段可以找到答案呢?」著低水平學生圈出所在段落;用問題「你認爲文段描寫的是日出還是日落?」著中水平學生圈出提示字詞;用問題「『文章寫的是日落,因為太陽躲到山後,​它在西邊。』這個答案有什麽不足之處?」著高水平學生圈出補足判斷依據。

接着是答問答問包括「靜默式答問」「引導式答問」「靜默式答問」即爲候答,是老師發問後或老師再度開口說話的時間段。多元文化學生進行閲讀理解時要調動各種中文能力,集中注意力。因而,老師要切記候答時間不可過短,應根據問題的深淺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醖釀,發展及組織回答。此外,在學生進行反饋時,無論是否接近正確答案都應給予鼓勵和讚賞。尤其是學生提出富有創造性答案時,老師應加以引導,像是「你説的這個答案好有創意!如果你也遇見了同樣的事情,你的心情是怎樣?」,支持學生思考回應出多元答案。

最後是回應回應有三種情況。第一是學生反應不正確,那麽老師可以通過「間接回饋」來幫助學生。「間接回饋」就是將問題再細分成若干小問題,帶領學生依序回答直至答出原先問題答案​。閲讀理解對多元文化學生能力要求較高,且學習第二語言本質上會遇到很多困難和挫折。因而,老師應再「細拆」問題幫助學生,像是探究《天邊的魔術師》中回答「第一段描寫的是日出還是日落?」,還可以細拆成(i)「細心想想日出時太陽在東邊還是西邊?日落時太陽在東邊還是西邊?」(扣連學生已有的知識) (ii)「課文的第一段描寫的太陽在哪邊?」(結合文段分析)(iii)「那麽根據你的經驗,文中第一段描寫的是日出還是日落的景像?」(判斷答案)。第二是學生反應不完全,那麽老師可以通過「靜寂深入探究」,即以非口語方式與學生保持接觸,鼓勵學生將答案自行延伸。多元文化學生受限于字詞量,在閲讀理解中可能表達不完整,那麽老師可以通過繪畫、圖像、摺紙等方式幫助學生。以回答《天邊的魔術師》中「找出第一段是日落的判斷依據」爲例,如若學生回答不完整,老師可以請學生作畫補足日落的景象,並指出文中對應的内容。第三是學生反應正確,那麽老師應予以讚賞和鼓勵。多元文化學生學習中文動機和信心不足,需要老師的讚美和鼓勵。值得注意的是,老師在讚賞時,應明確指出學生優點所在,像是「你很棒!你説出了『玫瑰色』的細節,指出了日落時雲霞的顔色作爲判斷日落的依據,很細心!」。

有效的課堂提問技巧能幫助老師提高教學效果,實現「由問題帶動學生探究學習」,從而促進多元文化學生中文學習能力的提升。E&T團隊會在未來持續提供相關資訊,同老師們一起支援非華語學生的中文學習!

(文中示例由香港潮商學校提供,感謝學校分享!)

參考資料

[1] 王文科.(1994).課程與教學論.臺北市:五南.

[2] 張玉成.(1999).教師發問技巧.臺北市:心理.

[3] 黃昭勳.(2019).教師發問行為之探究.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 8(1), 281-291.

[4] Hyman, R. T. (1979). Strategic questioning. Prentice H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