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複製鏈結
當二語學習生碰上「文言文」
25/10/2023

 

今年度有機會與香港四邑商工總會新會商會學校合作,計劃目標是期望在小學六年級的課程加入文言文教學,以銜接中學課程。當看到這個發展目標時,我想應該也有不少人跟我有同樣的想法:將會充滿挑戰啊!

但當我翻閱中學一年級的教科書,發現當中真的有不少文言篇章,有出版社的中一上學期教科書,就已經有八篇文言教學材料,其中三篇更是屬於小說或傳記文類,篇幅頗長。可見小學生要銜接中學中文課程,實在不能忽視文言文的學習基礎。

誠然,每當提起文言文,不期然就會只想到「知、乎、者、也」,一些既難明又難記的虛詞。那教導二語學習生學文言文,教師又該從何入手?

(圖片由AI繪圖軟件製作)

幸好,早陣子有機會參加香港大學教育學院中文教育研究中心舉辦的「文言文教學寶庫」,得到講師不少的教導和啟發,當中最為深刻的是林葦葉博士的提醒:「文白之間,固然有差異,但差異不比共通處更多,勿誇大文言和白話的分別,多利用白話學習文言,如成語。」其中共通處多可以是「二千常用文言字詞的常用義項很多已見於白話」,而差異多見於「句構」,如倒裝,但林博士指出就「文白之間句構的差異不多,對中學閱讀來說,不足30項」[1] 。有了這指導,使我增加對文言文教學的信心,嘗試從學生學習文言文的難點出發,找出「可學」、「可用」的學習方法,讓學生從熟悉的經驗學習陌生的事物。

根據「校內評估工具」閱讀卷的統計和分析,大致掌握學生的能力水平,經過與老師共同商議,定下本年度的發展目標:

1.提升學生對文言的知識:包括文化背景、價值觀及文言文語言特點

2.增加學生接觸中國古代事物的興趣

3.提升學生閱讀理解的能力:概括、掌握小語段的大要

 

如大家有興趣了解香港四邑商工總會新會商會學校的試驗和成效,請留意日後的分享。

[1] 香港大學教育學院  中文教育研究中心 文言文教學寶庫2.0  文言文教學法---散文,林葦葉,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