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cing elit. Ut elit tellus, luctus nec ullamcorper mattis, pulvinar dapibus leo.
多元文化學生熱衷於使用電子產品,且在社交媒體的活躍度較高。因而,老師可善用社交媒體,提高多元文化學生的學習動機。是次同老師分享香港大學中文教育研究中心賴春博士和戴忠沛博士的研究成果,探究如何在教學中有效使用社交媒體。
該研究針對來自香港的565名南亞裔中學生進行調查,旨在探究社交媒體的活動類型(主動分享或被動接收資訊)如何影響他們的理想自我(ideal L2 self)和雙文化認同(bicultural identity),進而影響他們中文學習的動機。現分享兩個扼要研究結果,同老師一起探究如何將社交媒體應用在教學中並發揮效用(如圖所示)。
研究結果1:主動在中文社交媒體上自我暴露,可以提高多元文化學生的自尊心,進而提高移民的身份認同,從而提高語言學習動機。多元文化學生自身文化同香港主流文化有所不同,主動參與社交媒體的互動(包括聊天、點贊、評論和更新個人資料)等行爲,能促進他們對主流文化的認同,進而能提高語言學習動機。因而,老師可以在教學中創造主動使用社交媒體的情境和課業。
例如,高濃度學校的多元文化學生常依賴於英語或者母語交流,那麽,老師可建立促使學生用中文交流的社交平臺。像是建立班級式的Facebook群組,發佈討論問題、分發課業等。此外老師還可以舉辦線上拍賣會活動,請學生在平臺上傳照片和物品簡介,提供學生用中文主動分享的教學情境。
低濃度學校的多元文化學生有良好的中文學習環境,因而,老師可以採用朋輩協作的方式促使學生主動經營社交媒體。例如,老師可以在Facebook上建立一個Class Blog,請高年級學生協助低年級學生撰寫Blog,並公開分享寫作成果,從而提高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和學習中文的動機。
研究成果2:因爲增強了資訊和情感支持,使得被動接收社交媒體的內容影響了移民的幸福感。多元文化學生被動接收社交媒體內容越多,就越有可能認為本民族文化與香港本土文化之間是和諧的(即雙文化和諧)。因而,老師可以通過在學校網站,發佈多元文化的相關資訊供學生瀏覽。值得注意的是,多元文化學生在被動接收社交媒體的內容時,可能會受到潛在的社會比較,使得自我效能感降低,影響學習中文的動機。所以,老師發佈的資訊應是正面積極且具有情感支持的。像是通過發佈多元文化學生的影片、作品和多元文化節活動的影集等,加強學生榜樣學習和文化融合。此外,老師還可發佈多元文化學生中文學習的心路歷程的資訊,通過引起接收該資訊學生的情感共鳴,達到情感支持的目的。同時,老師可為提供學生在朋友圈以外的公共線上渠道,限制社會比較發揮作用。例如,老師可在社交媒體上提供一些關於多元文化融合主流文化的影視作品、博物館和展覽會等資訊。
有效使用社交媒體能加強多元文化學生的身份認同,從而提高多元文化學生中文學習動機。老師們亦可查閲由香港大學中文教育研究中心賴春博士主編的《增強少數族裔學生在課外使用中文社交媒體提升中文學習效果》一書,了解更多社交媒體在中文教學中應用的相關内容。
E&T團隊會在未來持續提供相關資訊,同老師們一起支援多元文化學生的中文學習!
參考文獻
Lai, C, and Tai, CP (2021). Types of social media activities and ethnic minority students' Chinese language learning motivation, System, 97.
https://doi.org/10.1016/j.system.2020.102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