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接上期文章WISE的「I」(investigate)的分享,今期將與大家介紹「S」(Synthesize),即排序綜合、二創文章、多媒體展示的教學環節。透過WISE的「W」和「I」兩個教學環節帶領學生經歷「審題」、「構思內容」及「建構大綱」三個寫作思維過程,並對AI生成文章作初步閱讀和理解。接着,學生正式進入「撰寫初稿」及「定稿」的階段。
現簡述「S」的教學步驟如下:
「二創文章」:即學生對選出需要進行「改寫」及「補充」的內容,透過老師的提問和指導進行修改,方法可包括重組、取代、補充等。
如見下圖所示:
「定稿」:即學生完成初稿後,對「二創文章」的內容作重新檢視,重複運用「保留」、「刪除」、「改寫」及「補充」四個方法進行修正。
繼續以仁濟醫院趙曾學韞小學羅老師在小五年級試行的例子作為分享:
上列示例展示了二語學習生在課堂上利用工作紙「我的創作」一欄進行「撰寫初稿」。兩位同學以小組形式提取心理詞彙,雖然AI生成的文章相同,但因兩位同學在「I」環節的判斷不同,因而兩人在「我的創作」上所撰寫的初稿也很不一樣。乙同學的「我的創作」中,保留了各種花的記述「紅色的玫瑰、黃色的向日葵…」,而甲同學則只保留「你會被各種花朵所吸引」。
可見,當學生閱讀及二創自己有份參與生成的文章時,學生能表現出個人的自主性和投入感。
以下是乙同學的「定稿」作品(節錄):
從上例所見,乙同學在「定稿」內容中,把多句花的記述撮寫為「可以欣賞紅色的牡丹」。反映在WISE的教學安排下,二語學習生可重複對生成語段進行思考、取捨,在「定稿」階段時保留自己最想表達的意念。這樣,不單能提升學生對寫作的投入感,更能培養學生自我修正的習慣,有效提升語文表達能力。
下期將與大家分享WISE中「E」(Evaluate)的教學環節,看看如何運用WISE協助學生進一步「以寫帶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