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本年十一月開始,本團隊跟大家分享了不少有關AI與教學的資訊,本年度培訓亦致力探討:如何有效運用AI作為學習語言的工具,解決現時二語學習生學習中文的難點或 老師的困局,以提升二語學習生學習中文的成效。
聊天型的人工智慧助手,原意提供廣泛的語言理解和生成語言能力,理應大受歡迎,但奈何「它」的出現,卻令不少家長、老師、教育工作者擔心AI的生成能力會取代學生 的學習,令學生變成一隻「Copycat」,只懂把AI生成的內容「搬字過紙」,得不到任何的學習經驗。 接下來,我們就要探討如何駕馭AI,讓AI不單成為我們輔助教學的工具,更讓AI成為有利學生學習的好夥伴。
在本年度第二次訓練主題------「反轉讀寫教學刻板印象」,當中提出WISE的寫作教學流程,就是引進AI作為寫作教學的工具,一反過往以「以讀帶寫」 的做法,而是先「以寫帶讀」再帶寫的方法進行寫作教學。 當中WISE四個教學環節就是:
一般而言,二語學習生在「以讀帶寫」的寫作教學環境下,往往先被「範文」難倒,以致成效較不顯著。 取而代之,漸漸出現一些「供詞填句」或「供詞填段」的「範例」作為參考,方便學生完成寫作任務。
奈何,老師不難發現這些用心為學生預備的「範文」、「範例」,對提升二語學習生的寫作能力實在有限。 久而久之,更會令二語學習生對運用中文寫作產生反效果,對寫作感到生厭,不再願提起筆來寫下一些自己也感到陌生的段落、篇章。
為解決這個困局,本團隊期望注入WISE的寫作教學流程,利用AI協助先生成文章,以取代普遍學校提供的「範文」。
看到這裡,大概老師都會疑惑:同是范文,為何要用AI生成的文章? 成效有分別嗎?
分別就在於我們面向的是第二語言學習生,對二語學習生來說,沒有老師的指導和詳細解說,「範文」對他們而言,只屬於其中一篇「看不懂」的文章。
為解決這一困難,E&T團隊提出WISE的寫作教學流程,讓學生從生成範文開始參與其中,其中「W」的步驟大概如下:
以下以仁濟醫院趙曾學韞小學五年級其中一次寫作課的題目作為示例解說,題目為「運用定點描寫,以「學校裡的__」為題,寫一篇不少於250字的文章」。 下表1「AI(Poe)生成文章1」展示若只把題目提供給AI,任由AI自行生成文章,AI生成的文章內容遠不及老師預備的「範文」貼近學生生活,用字較淺白 。
表1:
但若在AI生成文章時,在輸入指令(Prompt)中加入從學生身上提取的「心理詞彙」,情況就有所分別。 如表2所示,「AI(Poe)生成文章2」證明AI可生成的文章變得學生既「能明白」且「能看得懂」的小語段,這樣,老師就不需要花太多 時間讓學生理解語段的意思。
表2:
看到這兒,老師心中的疑惑可能會變得更大:學生便可輕易透過既有「Prompt」生成文章,然後抄寫AI生成的文章完成寫作任務…….那學生學懂了什麼? 提升了他們哪種寫作能力?
篇幅所限,下一期的文章將會進一步跟大家一同探討:AI會否「育成」Copyc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