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cing elit. Ut elit tellus, luctus nec ullamcorper mattis, pulvinar dapibus leo.

已複製鏈結
組合拳解決「識字」問題——結合「綜合高效識字法」
28/10/2023

 

多元文化學生往往面臨「識字量少」的問題,這通常與「接觸少」和「容易忘記」有關,而「綜合高效識字法」恰恰可以幫助學生提高識字量和降低遺忘率。「綜合高效識字法」對幼小學生、學習困難學生以及多元文化學生的「字詞」學習有顯著效果,它融合各種有效的識字教學策略,並結合學生識字心理和香港本地情況(粵語和繁體字)設計而成。「綜合高效識字法」能幫助老師們根據不同的教學目標,結合學生生活經驗完成認讀、書寫和應用的識字過程。
運用綜合高效識字法設計單元框架可分爲兩大部分:「課程目標」和「教學過程」。
「課程目標」可以從識字的三個層次設計。第一,要明確認讀的生字,包括辨別和唸讀。比如,辨別類似字形,像「腸」、「楊」、「湯」。唸讀則是將識得的生字唸出來,老師們可以通過帶讀和學生朗讀進行唸讀教學;第二是明確要學習書寫的生字,包括筆畫筆順的準確度。比如,學習書寫水部的字:「河」、「海」、「油」;最後,明確需要應用的字,包括會造詞,會選字(詞)填空。比如,「泉」、「溪」、「河」、「海」等字部首全跟「水」有關,那麽老師可以引導學生造跟「水」有關的詞,像是「溪水」、「海水」、「海浪」。
「教學過程」部分則可以從三大方面著手:結合課文,綜合教學法的運用以及書寫生字。
首先是結合課文,選擇與學生生活經驗相關的字進行學習。這是運用學生的心理詞匯,即具備一定生活經驗的學生已經掌握了一些字的「音」和「義」,那麽在此基礎上進行「形」的教學,則會讓學生更快速掌握。比如,「拔牙」這篇課文,就是將學生生活化場景融入課堂學習中,從而教授學生識得「臉」-「臉頰」等名詞,「注」-「注射」等動詞以及「勇」-「勇敢」等形容詞。
其次是綜合運用有效的教學法。比較常用的教學法有以下幾種。
一是「集中大量識字」。「集中大量識字」可以放在識字課堂的開始階段,像是通過加部首,幫助學生將生字形成一個個組塊,方便記憶和保持。比如,「青」字可帶出「清」「晴」「睛」等字。這個方法可以幫助學生集中識得大量生字并將其歸為組塊,加强記憶。相應的工作紙可以如圖所示。

二是「基本字帶字」。它將漢字「形」「義」「音」一體化,包括「形聲字歸類」、「基本字組字」、「部首識字」、「比較異同」和「反義詞」等方法。比如,「部首識字」法就是利用部首「手」讓學生認識「拍」、「打」等字。以「部首識字」法中的「手」爲例,相應的工作紙可以如圖所示。

三是「聯想字和詞匯網絡」。「聯想字」可以用「語意關係」、「音韻關係」以及「個別化的聯想」等方式建立詞匯網絡。「語意關係」包括「層次關係」,像是「動物」-「哺乳動物」-「熊貓」,和「非層次關係」,像是「你」-「我」這種相對關係;「音韻關係」則是以韻母劃分,像是「青─經─晶」等同韻母關係。「個別化的聯想」則跟學生的個人經歷有關,比如有過去迪士尼樂園的經驗的學生,看到「興高采烈」的詞語可能會聯想到「游樂園」「城堡」「公主」「載歌載舞」等詞。相應的工作紙可如圖所示。


此外,綜合高效識字還改進了「寫字格」,即結合漢字結構分析和部件組合形式,設計書寫工作紙。摘錄「寫字格」如下圖所示。


綜合高效識字法對於提高學生字詞量從而快速進入閲讀階段的效果非常顯著,老師們可以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融入綜合高效識字法,優化課堂工作紙和教學質量。E&T團隊將在未來分享更多相關資訊,與老師們一起為提高非華語學生的中文學習能力而努力!

參考資料:
[1] 謝錫金編著(2002)。《綜合高效識字法》。香港:青田教育中心。
[2] 謝錫金、羅嘉怡(2014)。《怎樣教非華語幼兒有效學習中文》。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3] 張慧明(2013) :透過綜合高效識字法,提升識字自學能力,輯於林偉業、張慧明和許守仁等編《飛越困難 一起成功:教授非華語學生中文的良方》,(頁 18-28),香港:香港大學教育學院中文教育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