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17日E&T支援團隊進行了第一次教師專業發展工作坊,並邀請到戴忠沛博士以「非華語學生中文學習的特點與難點」為題進行主題演講。
戴忠沛博士首先提到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有三大特點。第一,絕大多數的非華語學生都是高度多語者,很多學生認識三種或以上的語言,對此老師應多給予表揚和讚賞。第二,非華語學生的語言環境複雜,他們未必有鞏固的第一語言。老師應先了解學生的語言背景,才決定是否借助英語作為學習粵語和中文的中介語。例如部分在香港土生土長的非華語生,他們對英語並不熟悉。這類型學生可以直接學習粵語或普通話,而老師應以更清晰、詞界分明的口語說明,同時借助動作、圖片等工具輔助教學。如果學生熟悉英語,老師則可以少量採用英語講解。第三,學習第二或附加語言必須以口語聽說為重,否則讀寫教學會事倍功半,因此老師應重視口語和文本的連結,例如提供有聲讀本,或以粵語拼音作輔助等。
此外,戴博士提到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的三大困難。第一,香港是一個多語社會,即使非華語學生對粵語和中文並不熟悉,對他們的生活也不會造成極大的影響,導致部分學生缺乏學好中文的動力。學校應該為學生營造語境,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多使用中文。第二,香港的中文言文不一致。老師以粵語講授的時候可使用與書面語較接近的句法、詞語,避免使用與書面語差異較大的表述方式。第三,非華語學生可能較難掌握部分粵語語音特徵,例如六個舒聲調裏的降調、「oe/eo」、「yu」等元音,老師教學時可以採用視覺提示、手勢或全身動作輔助教學。
最後,戴博士亦提及教授非華語學生中文時的注意事項。第一,老師應多鼓勵學生嘗試,並對學生的表現予以肯定和讚賞。第二,學習第二語言的本質決定了學生在學習過程會不斷受到挫折,因此老師應設計輕鬆有趣的教學內容,吸引且推動學生學習中文。第三,倘若學生之間出現「排斥高成就者」的風氣,老師應及早疏導,阻止這種不良風氣的蔓延。
E&T團體日後會持續舉辦工作坊、到校支援等,希望與前線教師合作,攜手幫助非華語生學好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