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期將要跟大家分享WISE的「I」(investigate),即透文本進行查考、驗證及評鑑,以及「S」(Synthesize),即排序綜合、二創文章、多媒體展示。 透過這兩個教學環節,讓教學不是停留在生成文章,而是讓AI生成的文章成為學生學習的材料和輔助。
現簡述「I」的教學步驟如下:
透過上列的五個步驟,期望可提升學生閱讀中文的自覺能力(後設認知能力),
讓學生在朗讀過程中檢視自己「已懂了」的內容,刪除不必要的句子或詞彙,且依據寫作題目及校本的寫作要求,選出可「改寫」或需要「補充」的內容,如見 下圖所示:
以下是仁濟醫院趙曾學韞小學羅老師在小五年級試行的例子:
從以上試行課堂範例可見,學生透過老師的悉心指導,細心閱讀AI運用自己心理詞彙而生成的段落,然後依據寫作題目和校本寫作要求,選出需要改寫和補充的內容。 對於二語學習生而言,這寫前預工與過往「以讀帶寫」中閱讀「範文」的工作紙比較,無疑會變得更有意義。 因學生所閱讀的、判斷的,是自己的體驗和想法,這樣,能有效提升學生對寫作的歸屬感。 |
下期將與大家分享WISE中「S」(Synthesize)的教學步驟,看看如何透過老師的指導,帶領學生運用AI的協助完成自己的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