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匡正
最近上了一節久違了的中文課,老師語文根基深厚,出口成章,同時能兼顧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節奏。課堂內容環繞莊子道家思想,道可道,非常道,老師憑著雄厚的文學及哲學知識,為學生帶來了五十分鐘莊周道家哲學沖刷,讓開始見證人生悲喜的我聽得如沐春風。可是,同學們都只是乖乖地坐在位置上,靜靜的「聽」著這些儲藏三千年的智慧。沒有一個學生可以「對上話」,就是說,沒有一個學生可以有效接收老師為他們帶來的睿智,生活經驗亦無法讓他們理解道家思想內涵。好像,這堂課只為了一個路過觀課的我而設‥‥‥
2024將盡,25已準備好為世界帶來新挑戰,除了人工智能為教育帶來的改變,生活的壓力、友儕的距離,以至自我理解中的迷惘,都讓人感到乏善足陳,無力向前。怎樣的心境、多深的學養、多大的胸懷與彈性,才可以為我們的下一代帶來啟導與支持?因為科技發展,我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色彩斑斕,都幾乎忘了黑白色曾經為我們帶來的驚豔了。光影之間遺忘的多,得到的少,REELS, STORIES都是一分鐘以內的跳轉,落在心瓣的,又有凡幾。浮萍一樣的時代,不利教育與文化傳承,老師們,你看得見出口,看得見前路嗎?
變幻原是永恆,仍舊是千古不變的定律。要能在變幻中乘風破浪,首先需要穩住自己的心。每天我們都接收過億來自不同媒界,以至大自然、宇宙的訊息與感觸,還要算上人工智能年代為我們帶來的 “intensive information”,沒有雲淡風輕的心境如何安然?但平靜又豈是唾手可得?面對變化進化以秒速計算的現代,真是「以有涯隨無涯」的殆,看著眼前這些可愛天真小孩子,我還真不知道他們完成學業後將會面對怎樣的光景,工作不同、生活習慣不同,面對的困難也不是我們現在所能想像得到的‥‥‥唯有回歸初心,探內人這種情感動物的內在需要,才能為自己、為下一代帶來堅強又包容的心態。讓我們來一趟「反求諸己」的旅程,在寒假中讀一本舊作好嗎?今天為大家推薦林語堂先生的《蘇東坡傳》。蘇東坡是儒家也是道家,是詞人也是畫家,是樂天派也是悲觀者,是士大夫也是酒徒,是儒雅之士也是風流之人‥‥‥
《蘇東坡傳》蘊藏著儒家與道家的生存之道,中國文化最珍貴的都融和在一起,我們可以與儒學並肩向前,同時又能得到老莊一笑而泯的包容與安慰。想要寫AI的發展,忽然筆鋒一轉,寫起閱讀報告來,為的是期望能讓同工在百忙與百折的繁重工作中,得一口回甘清茶,在忙碌的十字路口慢下步伐,找一本舊作、嘗一段小品,暫時放下俗世,穩一下思緒,頓一下思路,重拾過去歷遍蒼桑的智慧,把握當前的變化,才能好好為我們的下一代啟航。
來一杯清風,擁抱昨天今天明天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