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複製鏈結
從互動劇場到開展中文課堂的實際應用:《背影》初中教學例子
03/03/2025

文/李逸紅

上一篇提到在中國語文教育課程指引,學與教策略一章就有提及教師應透過情景創設,運用實物、圖像、音樂、影像等等多模態材料讓學生在不同的情景中理解學習內容,激發學生的情感,加深體會角色的遭遇和立場。活動後的問卷環節,有老師問到:如何在文本教學中使用這一方法?

以下會以中一課文《背影》作例子,目標是透過互動教學情景,讓學生感受文章中情和事的關係。相信同工備課蒐集資料都會知道朱自清的爸爸並不是《背影》表面呈現那麽「美好」,文章雖然是透過朱自清與父親於火車月台告別的情景,表達他對父親的思念之情,當中抒發的親恩讓人感動;但内文亦多次提到父親晚年「禍不單行」、「家中光景一日不如一日」、「哪知老境卻如此頹唐」,到底朱家經歷過什麽,才促成火車站告別這一幕呢?讓我們透過以下的互動教學讓學生一探究竟。

年級:中一

課時:一節

課文:《背影》

學習目標:了解文中情與事的關係,掌握敘事抒情的手法。

已有知識:閲讀課文《背影》,理解文章内容。

參考資料:朱自清散文:笑的歷史 父母的責任、Perplexity朱自清父親的為人

教學活動材料
1閲讀相關材料

AI生成材料:《揚州政壇醜聞:朱鴻鈞的不倫之舉》

朱自清散文:笑的歷史 父母的責任

2到訪朱自清北京的家父親的信、家具、橘子、紫色大衣
3訪問朱自清引導問題範例
4延伸創作及反思工作紙及反思筆記

1)閲讀新聞報道

故事由一篇醜聞報道開始。學生在課堂上閲讀《背影》一文後,相信都會被朱家父子之情感動,同時可能亦會覺得疑惑:朱自清爲什麽對父親這麽冷漠?朱家「家中光景一日不如一日」到底是發生了什麽事?這時候,老師派發一篇關於朱自清父親朱鴻鈞的醜聞報道,亦可按學生能力考慮分享朱自清的散文《父母的責任》,讓學生從另一角度窺探作者的寫作背景

《揚州政壇醜聞:朱鴻鈞的不倫之舉》是運用AI平台Perplexity生成的文章,我在本年度第一次工作坊分組環節時亦曾介紹過,這個平台最大的優勢是會清楚顯示資料的來源,教師可以篩選適合的資料去生成你想要的文本,之後再作調整。

Perplexity AI 示例

2)到訪朱自清北京的家

學生閲讀新聞報道後化身為見習記者,到訪朱自清位於北京的家,進入該年代的氛圍

教師可以輕微佈置課室,重新擺放桌椅,把課室劃分為客廳、睡房、書房等等,投影機可展示AI生成的模擬故居環境,亦可根據課文内容擺放物品:父親做給他的紫色大衣、橘子、父親的信

Prompt:民國時期朱自清的故居内部環境,清貧簡陋,有桌椅,桌上有書

 

3)訪問朱自清

下一步進入教師入戲,老師飾演朱自清,接待一班見習記者,接受他們的提問,解答的過程可配合問題於家中遊走,例如講到小時候學習情況就可以拿起書桌上的書;講到父親的愛時可以拿起紫色大衣或者橘子,讓學生透過訪問環節了解朱自清過往的家庭背景,從而推敲他寫《背影》一文時的心路歷程

訪問前,請給予學生時間思考訪問問題,老師亦可以按學生程度需要提供幾道引導問題,餘下部分放手交由學生發揮。透過提問,希望學生能提升聽説能力之餘,亦能在追問過程中訓練高階思維。

 

引導問題例子:你小時候跟父親的關係如何?報道裏說的事情是真的嗎?父親虧空公款導致家道中落,你有怨恨他嗎?你跟父親現在的關係如何?你在文章裏寫道「我現在想想,那時真是太聰明了!」是什麽意思?

 

4)延伸創作

訪問後,學生可分組討論並整理資料,按學生的學習取向及能力完成延伸創作,以此作品為整個活動的評估工具

你是醒徐日報的記者,請於朱自清的訪問後寫一篇專訪,站在朱自清的角度寫出身爲兒子的感受。
你是副刊記者,父親節快到了,請搜集其他跟《背影》的故事相關的父子情故事寫一篇專題報道,表揚中國傳統價值觀中的「孝親」。
你是家庭關係專家,請以文字或者口頭方式跟朱自清分享你的想法以調解他與父親的關係,提出對至親表達關懷的建議。

活動結束後,建議安排自由討論時間讓學生分享感受,亦可反思如果再有機會,當中有哪些部份可以做得更好;教師亦可以按學生的興趣和需要下次再作調整。

一節課時,整個教學活動已涉及了讀寫聽説四個部分,準備功夫亦不多,感謝AI的出現,很多教具都可以交由科技處理。如時間或物資不足,第二部份可酌量調節。希望各位老師能以這個教學例子為起步,透過互動劇場為學生提供更多學習經歷,拉近他們對文學作品的距離,保持學生對學習的好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