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梁志華
教師專業發展活動倒數前的預備工作:
是的,我得坦承自己對電影,特別是幕後美術指導的工作一知半解,難得E&T計劃在12月7日第三場教師專業發展活動,邀請到著名美術總監張蚊小姐主持,分享她對美術指導和創意思考的心得,因此我當然要早作準備——剛好月前新書《無中生有——香港電影美術及服裝造型展全紀錄》出版,讀者如我就可以一窺香港夢工場背後,一班築夢人如美術指導/服裝指導/造型指導,如何合力打造千變萬化的光影世界。
(圖片取自網絡)
不同的媒介,相同的目標:
此書引發我們對電影的很多思考。例如,一般觀眾觀影大多為了消閒;對電影認識較深的,可能較多留意演員演技、電影主題;至於醉心電影的發燒友,則可能對導演「簽署」(慣用手法、個人特色)了然於胸。
惟此書卻啟發讀者逐步了解,在「電影藝術」這個廣闊的範疇中,原來還有不同的「部門」在背後合力建構一齣成功的電影,其中包括:美術、服裝、造型、佈景、道具,甚至後期製作、CG特效(電腦合成影像)等。可惜的是,電影在結束公映後,這些當日花盡心思統籌製作的精美服裝和道具,往往從此散佚不存(電影場景可以在機場重現畢竟是幸運的少數)。
2023年,香港文化博物館跟香港電影美術學會合辦上述展覽,並得到不少業界仝人大力協助,讓大量流失至世界各處的香港電影場景,終於可以藉「展品」的形式,再現觀眾眼前。四個月的展期過去,展品再次面對散佚的可能,惟「圖」書卻可以把這一份共同記憶定格延展,好讓一班香港電影築夢人的「can do」、「一個打七個」、「超強應變」等精神,可以繼續保留。
下面試以圖像,呈現不同媒介形式所保存的電影美術工作者努力的印跡:
以上的媒介雖然是不同形式,惟均指向一個目標——由「無」到「有」,化抽象(劇本、導演)的意念為具體的影像、形象,以至為觀眾津津樂道的電影作品——這不是跟寫作和優秀文章的效果有相通之處嗎?
語錄神偷/寫作借鑑:
除了電影場景與服裝展品,此書亦收錄不少美術/服裝/形象指導的剖白和體會。以下試節錄數則,同工可以在指導學生寫作時作參考轉化:
(一) 服裝造型的功能:
劉天蘭:
(圖片取自網絡)
希望建立角色的性格、特質;隨著劇本的進展,可能在情緒上亦會運用衣服的顏色、線條去推進。如果我們將造型做得妥當,那應該使一般觀眾也能立即閱讀到角色當中的一些信息。電影服裝造型主要的功能,就是塑造角色的說服力。
(二) 另一種對白:
文念中:
(圖片取自網絡)
電影對白是將電影的故事透過文字表達出來;電影美術是另一種對白——透過影像、畫面,將故事說出來。其實它就是一個「視覺的語言」,變成了另一種對白去說故事。
(三) 說故事的能力:
林子僑:
(圖片取自網絡)
……一個特定的技巧,那就是「說故事」的能力。這些設計——在我們電影美術、服裝的工作,其實都是一種技巧和方法。最主要的是要將劇情、將劇本、將那個世界帶給觀眾。
(四) 「八卦」可以造世界:
莫少宗:
(圖片取自網絡)
這是一個「造世界」的過程。你創造一個世界;在故事內包涵了人、事、物、環境、所有的東西。那就是你對書本的「八卦」、對影像的「八卦」、對生活的「八卦」。這些「八卦」就是你如何吸收信息;你會有多少的資料,在將來可以應用得到。
結語——說故事與造世界:
以上的電影美術工作者,都提及說故事的能力——電影美術與文章寫作的分別,祇是前者通過顏色、線條、光暗、對比等構成的畫面,後者主要借助文字而已,更何況,高水平的文章,其實同樣需要有具體的「畫面」,以呈現故事和故事背後的世界(觀)。當然,對生活「八卦」,那種對事事物物背後都有好奇心的探究精神,更是任何創意工作者和學生(甚至同工)都需要具備的特質。:>
糟糕,已經到達文章字數的上限,我仍然未談「電影美術」的定義!怎麼辦?那下一次,我們就藉另一本圖書——《繁花盛放:香港電影美術 1979-2001》,回溯香港電影美術首次的歷史整理,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