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複製鏈結
以互動劇場開展中文課堂的實際應用:《西遊記‧三打白骨精》小學教學示例
10/03/2025

 

文/陳鈺蓮

 

本年度團隊透過四次教師專業發展活動,致力讓教師親身感受隨着人工智能的發展,教師可以較從前輕鬆為學生設計多模態的學習環境,旨在提高學生對情境的理解,激發學生的情感,從而連結個人經驗,提升學生對學習的歸屬感和投入感

承接上周《背影》教學示例分享,本周將以小學階段為教學設計對象,按「學習成果架構」中第一至第三階作為主要預期學習成果,期望教學設計能適用於讀寫能力較弱的學生,以照顧不同的學習需要。

 

以下將以小說《西遊記‧三打白骨精》作為例子,同樣期望透過互動劇場,讓學生代入「三打白骨精」的情節,從而感受到故事中不同角色之間的關係和牽動出的情感。

年級:高小(小五/小六)

課節:一節(約70分鐘)

材料:《西遊記‧三打白骨精》(改寫:管家琪,幼獅文化,台灣,2003)

已有知識:對《西遊記‧三打白骨精》章回內容大致理解,掌握故事情節的發展。

學習目標:

範疇

預期成果

閱讀

能連繫生活經驗,一邊閱讀,一邊欣賞作品中的生動形象NLR(3.2~LR4.2)2

寫作

能寫出見聞、感受和想象,感情真摯NLW(1.7-4.7)

說話

按表達需要,能運用陳述、疑問、感嘆的語氣說話NLS(2.5)2

聆聽

能理解話語中的主要信息,聽懂內容的大要,能感受說話者流露的情感NLL(2.1)1

 

教學活動

材料

1.      重遊白骨精出沒地

AI生成圖像平台 (Poe Assistant)

2.      定格+思路追蹤:一句話

AI生成場景

3.      鞏固及延伸活動:個人獨白

AI生成文章 (Perplexity)

 

教學活動:

1.重遊白骨精出沒地

1.1重溫故事:教師簡述本章回故事要點,帶領學生重看章節,找出描述四師徒剛到白骨精出沒地的場景描述

1.2生成場景:教師示範利用人工智能Poe Assistant平台,輸入有關場景描述用語,生成圖像作為場景佈置

 

【示例1】

【示例2】

Prompt:請根據描述「在一座高山上,沒有人住」生成一幅圖。

Prompt:請根據描述「在一座高山上,附近幾千里都是荒地,沒有人住,遠處有一座山,山上只有一棵桃樹」」生成一幅圖。

 

1.3透過「修改」或「補充」生成提示詞(Prompt),比較生成出不同圖像的效果,以引導學生明白描述用語的重要,從而提升學生對描述詞彙的敏感度。

 

2.定格(Still-Image)+思路追蹤(Thought-Tracking)

2.1佈置場景:師生一同選定合適的AI生成圖像投影成故事場景,讓學生投入故事。

2.2展示情節停頓的一刻---本章回末段,唐僧對孫悟空最後的一段話:「我沒有你這種惡徒弟!你快走吧!」(《西遊記》管家琪改寫版本)。

2.3教師示範:代入唐僧一角,示範以不同的語氣表達出不同的情緒表現

2.4分組討論:當刻不同角色的肢體狀態、情緒表情和心中的「一句話

2.5分組練習:各人自選角色/按老師分配的角色重覆練習朗讀「一句話」,教師從旁指導逐步改變聲量、語速、聲調變化等來展現語氣,以表現出角色當刻的情緒和感受。

2.6定格:各組學生輪流到投影幕前扮演不同的角色(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僧、白骨),以「凝固」動作表現當時的情形

2.6思路追蹤:教師指示學生在進行「定格」時,當教師以道具(如擴音器)作為「心聲播放器」觸碰你的肩膀時,你便代入角色,說出「一句話」。

2.7聆聽及欣賞:其他組別學生便作為觀眾,從話語者的說話明白表達的意思,以及從話語者表達的語氣感受流露出的情感。

 

3.鞏固及延伸活動

3.1生成獨白:教師運用AI平台Perplexity生成各角色的内心獨白,以概括描述「三打白骨精」的事件和個人感受。教師可因應學生認讀能力調節「提示詞」中的字數及用語限制,見下例子:

【示例1】

【示例2】

3.2閱讀生成內容:教師帶領學生閱讀屬於自己角色的生成內容,然後選擇適用的內容作為個人獨白

3.3修改生成內容:學生把自己原先的「一句話」改寫生成內容最後的一句「我想跟…說…」。教師亦可安排能力較高學生嘗試以「保留」、「刪除」、「改寫」及「補充」各步驟修改其他生成內容。

3.3課後練習:於課後練習朗讀,練習時加入適當的語氣以表現情感,並向家長/同學以個人獨白形式展現成果。

 

本示例跟大家分享透過人工智能生成技術為學生提供一個多模態的學習場所,讓學生沉浸於故事情節中,代入角色,連結角色當刻的情感,並以簡單的一句話表達心中所想,以培養學生想像力和情感表達的能力。期望本教學設計示例能啟發老師的創意,為不同能力學生提供多元的學習經歷,讓學生投入參與語文學習。

 

參考資料:

  1. Neelands, J. & Goode, T.(2000),Structuring Drama Work: A Handbook of Available Forms in Theatre and Drama (2nd editio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中譯本:舒志義、李慧心譯,2005 年,《建構戲劇─戲劇教學策略70式》,台北:財團法人成長文教基金會。)
  2. 中國語文課程第二語言學習架構專頁 - 教育局
  3. Poe
  4. Perplex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