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複製鏈結
有血有肉的書信教學—— 懲.信(上)
06/01/2025

 

文/黃永康

 

2017年,受到從事二十多年監獄義工服務的音樂家羅乃新老師邀請,到壁屋監獄導演由編劇莊梅岩為一班年青學員編寫他們一年一度頒發證書典禮的演出。那時我剛轉到一所新學校任教,因為到監獄服務需要提早離校,我懷着應該會被拒絕的心情向當時的校長提出申請,怎料校長對我說:「只要對社會和教育界好的事,儘管去做吧!」就是這樣,我開始了我的監獄義工服務。

 

那次演出十分成功,同時讓我體會獄中的學員雖然曾犯錯,但其實他們本質不壞,只是年少無知誤交損友而一時行差踏錯吧。演出完結後,一直記掛那些學員,心想還可以為他們做些甚麼,鼓勵他們。有一天羅老師來學校探我和朱校長,言談間提到她每遇到一個囚友,她便會問對方生日日期,時間到了,就會送上生日咭,但由於人數太多,她覺得能夠做的還是不夠。我和校長靈機一動,提議不如由學生寫信和心意咭給囚友,於是便開始孕育這個計劃。

 

我將這個寫信給囚友的活動編在四及五年級的中文科實用文(書信)課程內,因為書信對學生來說,只是一堆格式,甚麼上款、問候語、正文、祝頌語、下款和日期,而以往學生所寫的書信練習,題目亦多無血肉,學生難以代入,因為他們知道是「假」的,所以多不會認真去寫。何況,現在的學生,可能根本連一封真正信都未寫過和寄過。

 

希望能給予學生一個真實的寫信經驗;希望能給予學生一個機會去關心在囚人士;希望能在學生心內播下愛與關懷的種子,我聯同另外兩位任教同級的中文老師舉行了這次大課,並邀請了過來人恆仔哥哥(化名)到校與學生分享,大課後得知學生與嘉賓均有得着和反思是我最開心的。

 

雖然當時有報導將重點放在提升TSA寫作,其實我們同時希望做到的,是呼籲社會更多人能關心囚友,傳揚愛與關懷的訊息。

 

下一篇文章將會分享《懲.信》教學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