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複製鏈結
用AI說戲、用戲學語——戲劇教學如何點燃學生的普通話學習動力?
09/07/2025

 

文/黃永康

 

在語文課室裡,如何讓學生願意開口、敢於表達,是我們長久以來的挑戰。尤其在普通話學習上,許多學生因為不熟悉語音系統或缺乏語境練習,總是「開不了口」。近年來,我嘗試結合「戲劇教學法」與「生成式人工智能(AI)」,意外打開了學生學習語言的新窗戶——原來,「演一演」、「說一說」、「創一創」,可以讓語言學習變得如此生動而有趣。

 

 

戲劇教學強調「做中學」(Learning by doing),學生不只學習語言的規則,更是在有情境、有角色、有情感的表演中,實際使用語言。舉例來說,學生在練習〈三打白骨精〉時,透過定格(Freeze Frame)設計角色動作、在如坐針氈(Hot Seating)中回答角色問題、甚至模擬新聞採訪事件作口語報導,這些戲劇習式都促使學生自然地使用普通話,不只提供了口語訓練,更是一種語感的培養與思維的鍛鍊。而且戲劇中重視的「角色扮演」「語氣語調」「即時回應」,正正是普通話學習最需要的能力。

 

 

AI的助攻,能為學生創造安全的練習空間。生成式AI如ChatGPT等工具的出現,讓學生即使不在課堂上,也能隨時隨地與虛擬角色對話、排練台詞、請教語法問題。舉例來說:

  • 學生可以請AI幫忙生成一段角色對話草稿,再根據需要改寫、演練;
  • 練習時可請AI糾正語音錯誤、建議自然說法;
  • AI可模擬角色與學生進行對話,如扮演孫悟空、小白龍等,增添趣味性與臨場感。

 

戲劇教學本身就重視學生的主體性與創造力。當學生能自己設定角色、創作對白、調整語氣,他們便不再只是語言的接受者,而是語言的建構者。而生成式AI的加入,更強化了自主學習的可能。學生不再依賴老師安排每一步,而是能主動問AI、試著創作、修改與反思。這樣的過程中,他們逐漸學會為自己的語言學習負責,培養出主動學習、反思修正與持續練習的能力。

 

將戲劇教學與生成式AI結合,帶來的不只是教學工具的轉變,更是一場學習觀念的革新。學生不再只是背課文、練語音,而是在一場場「戲中有語、語中有情」的體驗中,真正愛上語言。

 

這條路或許不總是最簡單的,但它讓我們看見語文教學的更多可能,也讓學生的聲音,在課室裡真正被聽見、被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