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複製鏈結
24/25年度 第三次工作坊精華分享

「光影中的世界觀:美術虛實與文本教學的交織互補」

E&T計劃24/25年度第三次工作坊已於2024年12月7日順利完成。當日工作坊特邀嘉賓著名電影美術總監張蚊小姐,與同工分享情景與情感表達之間的交互關係以及場景創作心得。讓我們一起重溫當日精彩片段:

工作坊伊始,張蚊小姐透過她自己的工作經驗分享,帶出情感表達和文本理解對美術指導工作的重要性。她表示,美術指導的設計首先要基於劇本情節及場景需要,同時找到恰當的方式以傳遞對文本的理解,讓伙伴領會並執行,協助導演將抽象的情感表達具象化。

張蚊小姐分享美術指導職業準則

張蚊小姐為與會同工設計了「一分鐘畫橙」小任務,希望透過這一任務分享她在美術課堂裏學到的創作要點﹕ “Don’t  draw the orange, draw what you see”,帶出觀察細節對創作的重要性。她表示,大衆常常被固有概念「禁錮」,忽視事物本身的多樣性。表達時,創作者應從内而外,思考引發自己創作的起點,再將其與外在表現有機聯繫起來,不應把創意受限于固有的規則中。

一分鐘畫橙任務

除細節觀察外,張蚊小姐表示投入生活感受生活對藝術創作至關重要。回顧創作歷程,她透露自己一度因生活奔波而喪失創作動力與靈感,直至按下暫停工作按鈕,回歸學生身份攻讀碩士學位,她才慢慢找回創作的動力。她表示,同學們對設計的熱情讓她重新感受到觀點與表達撞擊的快感,教授的教導則讓她重新意識創作當源於體會生活。得此啓發,她將片場隨處可見的膠布與自己在病榻上所感受到的痛癢之感聯繫起來,設計出itchy dress等藝術作品。

張蚊小姐分享生活體驗對其藝術創作的影響

張蚊小姐還用不同電影中的佈景設計呼應她所提到的創作心得,並從文本解讀這方面給老師們新的啓發。設計電影《飯戲攻心》各個房間時,張蚊小姐強調人物背景與性格對場景中的物件選擇之重要性,例如由劇中鄧麗欣飾演的Monica喜好舊物收藏聯繫到本土特色,最後選擇以香港舊式招牌作其房間裝飾。張小姐强調創設佈景的過程就是從角色本身審視所處空間的過程,創作者可更多從所刻畫的人物視角出發,探尋他會如何通過物品來傳遞自己的故事。

電影《飯戲攻心》佈景中的舊招牌設計

人物性格及背景亦影響到電影色調的選擇。透過電影《空手道》,《翠絲》的色調設計,張小姐重申劇本解讀的重要性,並提示老師可從日常生活中攫取創作靈感。例如,《翠絲》中男主人翁紫色爲主的衣著,一方面源於其LGBT性格設定,另一方面則融合了傳統紅藍色代表的性別對立。

生活經歷的啓發不囿於現實世界的表達,也可用於超現實場景的想象。張蚊小姐透露在設計電影《僵屍》主人翁的居住場景時,為營造出類似《異形》中太空艙裏的詭譎感,她從故事發生的地點出發,聯想到唐樓裏密佈交錯的電表與電綫給她留下的相類感覺,起用這兩件物品完成場景的最終設計,營造出怪異與生機並存的空間效果。

分享了自己的創作經歷後,張蚊小姐利用《勿念》的歌詞,引導老師們分組解讀其中含義,讓老師們深入體會創作過程,並據此設計故事及場景以傳遞心中所感。

用於小組創作的歌詞片段

經過小組熱烈討論,各組老師分別展示了他們的創意。第一組老師設計了兩個對照情景,左邊是深夜的香港,窗外是高樓密佈的繁忙都市,一位主人翁正忙碌地處理各項工作;右邊則是異國冬天,窗外大雪紛紛,空無一人,另一位主人翁坐在窗邊寫著信,手邊放著一杯冒著熱氣的咖啡,烘托出人在異鄉的孤獨。老師們表示希望通過這樣的對照來表現兩位主人翁身処不同時空的相似孤寂感,同時通過信件來搭建兩位主人翁的情感連結。

第一組老師設計作品

第二組老師則通過三個不同的場景訴說了身處他鄉的思親之情。左上的第一個情景為移居到異國的主人翁收拾好新家,終於有空可以給家人寫信分享自己的近況。左下的第二個情景則是主人翁在異國的中國餐廳吃飯,偶然看到電視裏播放香港新聞,激起心中對故鄉的思念。右側的第三個場景則展示了主人翁在家中整理家居時,望向窗外起伏的海浪,讓人暗自感嘆人生漂泊不定。

第二組老師作品

第三、四組老師的設計場景不約而同與火車相關。第三組老師抓住主人翁在兩列火車會車時的瞬間,透過他所看到的人物,形似其故友的閃現,以及手邊故友送給他的鑰匙扣,回想起昔日過往那封未曾寄出的信,最終通過與影子告別這一方式來傳達出他對過去的釋然。

                                                          第三組老師作品

第四組老師則將時空設置在疫情結束不久,主人翁在火車車廂裏,看著對面交談甚歡的場景,想起疫情中逝去的親人,不由生起落寞之感,遂寫信給天堂的母親,訴説自己生活的苦悶。老師强調除了車廂内的氛圍對比外,還會使用冷色調來渲染主人翁的孤苦感。

第四組老師作品

小組活動結束後,本項目課程發展主任黃永華先生將張蚊小姐的分享,老師們在小組活動中的體驗與語文教學重新聯繫,總結五大沉浸式文本閲讀教學策略,以古詩《客至》爲例,展示策略的具體操作。

五大沉浸式文本閲讀教學策略

在介紹具體流程中,黃永康先生强調老師們可善用引導性問題為學生提供思考鷹架,同時可考慮利用AI工具生成適合的場景畫面,為學生提供沉浸式體驗。

以《客至》爲例的AI場景生成

最後,黃先生指出「空間建構能為學生提供更豐富的學習機會」,鼓勵老師利用課室資源,引導學生參與場景構建活動。在此過程中,學生能獲得更多情感刺激和思考機會,幫助他們進行思維表達。

「建構空間」概念

工作坊尾聲,本項目高級項目主任梁志華先生總結是次工作坊讓他瞭解文字以外的表達方式,尤其是通過視覺化的方式傳遞内心所想,啓發他重新思考如何利用不同的方法來豐富學生的表達。在場老師深表同感,他們表示是次活動讓他們體會到場景設計對刺激想象的强大作用,並表示會在未來教學中多將閲讀寫作與場景設計及戲劇相結合,啓發學生創意與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