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stomize Consent Preferences

We use cookies to help you navigate efficiently and perform certain functions. You will find detailed information about all cookies under each consent category below.

The cookies that are categorized as "Necessary" are stored on your browser as they are essential for enabling the basic functionalities of the site. ... 

Always Active

Necessary cookies are required to enable the basic features of this site, such as providing secure log-in or adjusting your consent preferences. These cookies do not store any personally identifiable data.

Functional cookies help perform certain functionalities like sharing the content of the website on social media platforms, collecting feedback, and other third-party features.

Analytical cookies are used to understand how visitors interact with the website. These cookies help provide information on metrics such as the number of visitors, bounce rate, traffic source, etc.

Performance cookies are used to understand and analyze the key performance indexes of the website which helps in delivering a better user experience for the visitors.

Advertisement cookies are used to provide visitors with customized advertisements based on the pages you visited previously and to analyz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ad campaigns.

專欄區
已複製鏈結
以AI協助師生邁向未來
04/11/2024

文/梁志華 

 

引言 

上回講到,AI啟蒙時代》(見圖一)的作者雷德·霍夫曼跟ChatGPT-4就十個主題互動討論互相生發、層層深入地展開對未來世界發展的探索。見梁志華AI創作詩歌的聯想(二)——由詩歌到思考〉 

(圖一取自網絡) 

 

Open AI 的初始創辦人與ChatGPT-4並非自說自話,圍爐取暖;反而是開放兼容,在書內包羅不同業界對AI促進社會未來發展的觀點下面試以教育改革」一章所引述的教育工作者意見為例,談談以AI協助師生邁向未來的思考。 

 

獨排眾議的前線語文教師 

倘中、小學生抄襲AI生成的答案,那怎麼辦! 

這其實是輔助,不一定是作弊。」席爾茲老師(Cherie Shields)說。 

席爾茲老師是經驗豐富的美國中學教師,專業是英語教學面對20231月紐約市政府禁止公立學校使用ChatGPT,她投書教育刊物,表達不同觀點:教師不應該阻擋、禁用這項新工具(筆者註:指ChatGPT,而是應該要善用它的驚人能力,改善學生的寫作技巧。AI可以在學生寫作論文的過程中提供許多協助。它能激發新想法,針對寫作風格提供回饋意見,甚至是提供寫作範本與大綱。」 

排斥異見是容易的;抗拒個人舒適圈以外的新事物亦可以理解;反而是以開放、包容的態度,積極思考如何善用新工具帶來的契機,優化課堂的學與教,才份外難能可貴! 

從心所欲,不踰矩的大學老師 

所謂人生七十古來稀,以七十之齡而仍然在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任教的明茲教授Prof. Steven Mintz),既著作等身又深受學生歡迎,他本身很有可能是對AI最抗拒的人。可是年齡並沒有成為他跟時代和教育發展同步的攔阻,經驗和睿智反而讓他更開放地接納最新的教育科技成果。在其他人視ChatGPT生成的結果為兩個極端——洪水猛獸權威答案——時,明茲教授卻把它當成一種「工具」,協助學生個別與共同學習他背後的信念是:「人類應該使用身邊可得的所有工具,包括這些最新發展的科技奇蹟,提升我們獨有的才能。 

對於高等教育的任務,他由前瞻意識未來視野等角度出發,指出幫助畢業生做好準備,盡可能善用新工具,並超越工具的局限性。這代表教學方法必須強調主動與體驗式學習,向學生展示如何利用這些科技,讓畢業生有能力完成這些工具無法勝任的工作。」 

未來人類如何跟AI共同成長呢?明茲教授提出三個方向供同工參考: 

  1. 專注於提出最好的問題;
  2. 學習那些無法從深度學習網絡訓練資料庫中獲得的見解與技能;
  3. 將見解轉化成行動。

你已準備好行動了嗎? 

 

結語 

限於篇幅,上面祇能引述書中兩位教育工作者善用AI的意見和觀點。他們都不約而同地提到「工具」,呼應此書所提出:「人類最與眾不同之處,就在使用工具的能力,我們不祇是擅長思考的『智人』,更是善於開發工具提升效能的『技人』,而AI正是能協助人類升級的新工具。」 

慢著——此書的作者之一ChatGPT-4又如何看待自己這種新工具」呢? 

把我當成探詢工具,不要把我當成權威來源。例如,老師不應該依賴我提供正確答案或是問題的解答,他們應該利用我生成多個可能的答案或是解方,然後要求學生針對不同的答案或解方進行比較、評估與辯論。他們可以透過這種方式,提升學生的批判性思考能力與問題解決能力,讓學生更能夠認清真實世界的不穩定性與複雜性。」 

另一種可能的做法,就是利用我作為回饋工具,而不是評估工具。例如,老師不該利用我為學生的表現打分數或是排名,他們應該利用我提供形成性(formative)或診斷性回饋意見,幫助學生發現自己的優勢以及需要改進之處,同時提供資源或是策略建議,協助他們更有效學習。」 

下面更是我從來沒有想過有可能出自ChatGPT-4肺腑之言」: 

 但是我不能取代教育的人性元素,例如同理心、動機、社會化。因此,建議老師應該把我當成補充教材,而不是替代品,要以批判與反思的態度看待我的產出與局限。」 

是的,AI的溫度、後設思考,遠遠超乎我的想像。…… 

我們一同善用這種協助學生邁向未來的新工具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