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複製鏈結
啟發學生尋找寫作的意義
11/11/2024

 

2024/25年度第二次教師專業培訓活動花絮(上)

 

「旋律中的世界觀:從生活提取靈感,啟發學生的創作之路」是本年度第二次教師專業培訓活動主題,已於2024年11月2日順利完成。活動主要分為專題分享和工作坊兩個環節,是次專題分享特意邀請兩位流行文化工作者---著名填詞人陳詠謙先生和媒體工作者及專欄作家游大東先生,親身到場與老師分享和交流。

 

 

由教育局高級課程發展主任邱霖業先生代表港大團隊致送紀念品予著名填詞人陳詠謙先生和媒體工作者及專欄作家游大東先生 

 

兩位嘉賓以輕鬆對談的方式講述自己「學中文」和在職場上「用中文」的點滴,令在場的老師們得到不少啟發。現分享其中令筆者較為深刻且期望可以嘗式作出改變的:

 

一、讀者意識 

嘉賓提出嘗試多提醒學生,要為讀者(老師)着想,先想想大部份人的作品會是怎樣,然後想一個「與眾不同」的,讓老師閱讀你的作品時感到有趣。是的!是讓讀者(老師)「感到有趣」,而不是讓老師多給予分數。

 

二、不必追求每次都完美 

嘉賓分享在職涯中也曾試過因想追求完美而感到壓力,所以鼓勵老師在陪伴學生創作時,可以「不要要求每次下筆所寫的,都是佳品!」筆者認為這想法對教師來說,實在是一個極大的挑戰!在華人社會,教師怎可以讓學生交出一篇不完美、不完整的作品呢?大概這亦是學生普遍怕寫作的原因吧,因為學生縱然當下有想法、有感受,但下筆時一想到讀者(老師)手持着一個個框架來量度自己的作品時,便會變得不想寫、不願寫…… 

 

單單以上兩個分享,就讓我們重新思考學生動筆「寫作」的意義。還記得十月份第一次教師專業培訓活動中提出ALPHA世代正面臨的挑戰和期望,現今學生足不出戶,看似便能知「天下事」,但大多是零零碎碎的資訊,真真假假難以分辨。在這樣的大環境,學生能否有意願、有能力成為表達真我的人呢? 

 

作為教育前線工作者,我們可以珍惜每次與學生真真實實的接觸,多鼓勵學生從真實的生活中觀察和感受。在生活中培養創作的樂趣,從中多了解自己,更透過作品與人交流,尋找共鳴。就讓我們暫時擱下用以進行篩選的寫作評核要求,在學生身邊創設一個安全、願意聆聽的環境,培育學生成為習慣觀察、樂於思考/感受、善於表達的下一代。 

 

下期將繼續分享第二次教師專業培訓工作坊環節花絮,分享港大團隊透過體驗式活動,讓教師代入學生角色,嘗試多模態寫作活動,親身感受寫作教學的多元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