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漫畫入手的多元文化寫作教學(下)
文/李逸紅
上週跟大家介紹透過漫畫《向世界打招呼》設計寫作教學的上半部份。爲了照顧學習差異,整個設計為不同語文程度的學生分了多個層次,以圖畫配合文字提供各種提示,讓學生嘗試自己觀察,自己分析段落結構,提取需要的材料去完成寫作。
而當中各涉及他們自己國家的文化,例如印度人說Namaste時需要雙手於胸前合十,向天地萬物表示感謝。透過打招呼的簡單動作,促進課室裏的文化交流。
下一步,我們鼓勵學生發揮創意,在課室展開一場聯合國打招呼交流大會。每個學生都要幻想自己是一個國家的領導人,為自己的國家設計一個獨特的打招呼方法,從動作帶動思考。老師可以先跟學生重溫各個身體動作字詞,讓學生從中尋找靈感,然後選擇幾個自己喜歡的動作去組成一個流暢的打招呼動作。
能力高的學生可以選擇把三個動作連在一起;能力低的學生可調適至一到兩個動作。設計動作後,學生對照漫畫的寫作框架,口頭表達自己的動作,老師口頭協助學生修正語法後,學生再配合圖畫寫成段落。寫作過程中,學生遇到困難時,鼓勵學生透過先前的幾張漫畫自行尋找解決方法;這也是我們設計螺旋式以讀帶寫學習材料的目的,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加强他們的解難能力。
這個設計曾經在一班小學四年級非華語抽離班試行,有一名熱愛足球的巴西學生設計自己的國家為足球國,而國民打招呼的方法就是左右脚裝作輕輕向前踢一下,同一時間説出”Goal Goal”;亦有一名印度學生可能閑時有練習瑜伽,她的打招呼動作是雙手合十舉高,然後金鷄獨立。有些學生越玩越興奮,嘗試加入各種臉部表情和動作,例如鬥雞眼,但及後覺得太難形容而放棄。在聯合國打招呼交流大會,學生都表現得很興奮,急不及待朗讀及展示自己的設計。
看到這裡,同工應該也看得出,整個教學設計除了螺旋式以讀帶寫,還加入了圖畫書教學和戲劇活動。為非華語學生設計教學材料很傷腦筋的一點,就是學生的語文能力弱,很難找到容易閲讀,但又能符合興趣和心智年齡的讀物。這本《向世界打招呼》本來也只是平平無奇的漫畫書,但只要老師多花心思,程度簡單的教材也能因爲老師的功力而提升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