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区
23/02/2023
善用「促进学业的谈话」(APT)策略提升听説教学效能
在香港独特的言文不一情境下,稳固的听説能力是多元文化学生学习书面语的基础。然而,受碍於教材、课时等原因,听説教学通常穿插在閲读理解课堂中,以文本带动听説训练。因此,有效促进听説教学的课堂对话策略尤爲重要。是次同老师分享如何使用「促进学业的谈话」「Academic Productive Talk」(简称APT)的课堂对话策略提升听説教学效果(APT类型如图所示)。 文本带动的听説教学首先要在閲读/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加入大量的师生对话并要求学生运用完整的句子表达。老师可以著不同能力的多元文化学生,采用不同「APT」策略提升教学效能。例如,低阶的多元文化学生受限于匮乏的字词量和句式量,难以表达或表达不完整。这时老师可采用「Restate」和「Add on」策略帮助学生累积表达内容和训练聆听能力。譬如,老师通过提问「你能重複他说的内容吗?」帮助学生累积句式和词汇。又譬如,老师可通过提问「其他同学能再举个例子吗?」、「其他同学有没有补充」帮助低阶学生从同侪的回答中学习更完整、更多样化的信息。中阶的多元文化学生基本能够流畅表达,但内容匮乏。这时老师可采用「Press for Reasoning」和「Challenge」策略帮助学生扩充观点和啓发思考。譬如,老师可著中等水平的多元文化学生提问:「你爲甚麽这样认爲?」,了解学生的推论依据。又譬如,老师可提出与学生作答不一致(如反例)的方面,或是新例,做进一步的追问。像是「你説的其他情况也成立吗?为甚麽?」帮助学生开阔思维,丰富作答内容。值得注意的是,老师在面对学生答案时,一定要多鼓励多赞扬学生。此外,赞扬要具体和真诚,像是「你刚才表达的想法很好,其中关於XX的讨论老师很喜欢,你真棒!」,以此增强学生中文学习的自信心。 其次听説教学要求学生书写任务前,先口头报告答案,再写出来。这时,老师亦可著不同程度的多元文化学生,采用不同「APT」策略提升教学效能。例如,中阶的的多元文化学生内容贫瘠,那麽老师可采用「Say more」策略帮助学生联係生活经验来扩充内容。像是提问「你能举一个发生在你身上的例子吗?」。高阶的多元文化学生表达能力较强,但表达逻辑稍有欠缺。那麽老师可采用「Reasoning」相关策略帮助学生厘清想法、深化推理,创造更有説服力的答案。像是「你觉得他是难过吗?你的依据是甚麽?还有没有别的情绪?爲甚麽?」。此外,老师可采用「Thinking with others」相关策略帮助学生参与他人的想法,促进同侪学习。譬如,老师可以通过「Revoice」复述和确认答案来引起全班学生的注意,帮助低阶学生抓住学习的要点,像是「你刚才説去郊游时先感受到风中的花香,然後看到了地面上的花,对吗?所以你用五官感受并用了先後次序的句式」,帮助低阶学生学习感受的描述和先後次序的句式表达。值得注意的是,老师要留意口语与书面语的连结,在口头报告答案时,可有意识鼓励并引导学生使用贴近书面语的口语表达。 「促进学业的谈话」(APT)策略帮助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深化推理,倾听他人意见和参与他人的想法,促进学生同侪学习和训练高阶思维。E&T团队会在未来持续提供相关资讯,同老师们一起支援多元文化学生的中文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