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們
計劃內容
計劃成員
參與學校
最新動態
計劃活動與發展
關於比賽
2024-25
2023-24
作品集
資源區
W.I.S.E【以寫帶讀】
閲讀教學資源
寫作教學資源
聆聽教學資源
説話教學資源
專欄區
A
A
A
A
A
A
繁
簡體中文
首頁
>
專欄區
專欄區
10/03/2025
以互動劇場開展中文課堂的實際應用:《西遊記‧三打白骨精》小學教學示例
本年度團隊透過四次教師專業發展活動,致力讓教師親身感受隨着人工智能的發展,教師可以較從前輕鬆地為學生設計多模態的學習環境,旨在提高學生對情境的理解,激發學生的情感,從而連結個人經驗,提升學生對學習的歸屬感和投入感。
03/03/2025
從互動劇場到開展中文課堂的實際應用:《背影》初中教學例子
上一篇提到在中國語文教育課程指引,學與教策略一章就有提及教師應透過情景創設,運用實物、圖像、音樂、影像等等多模態材料讓學生在不同的情景中理解學習內容,激發學生的情感,加深體會角色的遭遇和立場。活動後的問卷環節,有老師問到:如何在文本教學中使用這一方法?
17/02/2025
告別憂慮,勇闖教學新領域——讀《AI賦能新學力》(三)
憂慮,一種在教學生涯中似遠還近的感受。五年前開始的疫情與它的影響,是否記憶猶新?突如其來的感染危機和停課,為學與教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學校要緊急應變,分階段採用不同模式的線上學習(上載學習材料錄製教學影片實時線上課堂等),師生都要花好一段時間才能逐步跟上突變的節奏。到恢復半天回校實體上課,惟疫情的反覆,讓「混合式學習」成為學與教的「新常態」。
10/02/2025
回到教學的起點——讀《AI賦能新學力》(二)
上回講到,可汗學院以GPT-4科技為基礎的新型AI家教「Khanmigo」,不直接給學生答案,而是通過AI助理跟學習者互動提問與對答,逐層深入地思考課題——不單尋求答案,而且重視思考與學習的過程。(見梁志華:〈沒有答案的AI?——讀《AI賦能新學力》(一) 〉)
03/02/2025
沒有答案的AI?——讀《AI賦能新學力》(一)
上回講到,在第四場教師專業發展活動的對談環節,嘉賓和主持由互動劇場創作,討論到跨學科任務型教學設計的要點,包括:訂立學習目標(明確);設訂參與者任務(由簡至繁);斟酌多模態學習材料(數量得宜);確保過程中互動(師生、生生);有效處理碎片化資訊(整合);維持參與者好奇心(擁有感);而善用AI高效製作是次道具/教材,更出乎與會者意料,亦引發大家對學與教不同的反思。(見李逸紅:〈第四次教師發展工作坊延伸討論:從互動劇場到開展中文課堂的實際應用 〉)
1
2
3
4
5
6
...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