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我们
    计划内容
    计划成员
    参与学校
    最新动态
    计划活动与发展
  • 关于比赛
    2024-25
    2023-24
    作品集
  • 资源区
    W.I.S.E【以写带读】
    阅读教学资源
    写作教学资源
    聆听教学资源
    说话教学资源
  • 专栏区
  • A
    A
    A
A
A
A
简
繁体中文
搜寻
AI音乐创作:科技与情感的交汇点
人工智能(AI)经常被视为精准计算与数据驱动的工具,冷静、理性、有效率,但却缺乏情感温度。当AI进入创作领域时,许多人不免质疑:它能否真正创造富有情感的艺术作品?音乐,作为人类最古老的情感表达方式之一,是否会因为AI的介入而失去灵魂?
WISE的变奏
记得当年从事前线语文教师工作,为扩阔学生认字量,教学过程会加入学生的「心理词汇」作为认读材料。例如想学生多学习食品的名称,便会展示一些超级市场食品货架的图片作为辅助,希望学生透过图片观察,口述出他们熟悉的食品名称,老师便从旁捉紧每个学生口述的字音提供字形,课堂中老师忙于充当一部「人肉写字机」。
「李白你又饮醉酒?」—-与AI李白跨时空交流
承接上周的内容,很多老师教授古文时都感到很苦恼,学生对文言文或古诗词的学习兴趣不高,因为这些古老的内容似乎跟他们的日常生活没什么关联。沉浸式VR穿越古代暂时技术上还没准备好,但如果透过与生成式AI模型,学生可以直接和孔子、李白等古人交流,问问古人有关生活、思想和创作的问题,能否拉近学生与文学作品的距离,让文学变得活灵活现,从而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
VR展览《巴黎 1874 ‧ 印象派之夜》给教师的启示
究竟AI可不可以取代老师?究竟学校在往后的世代还有没有社会意义? 如果你有看过2001年的《AI人工智能》,你不会忘记DAVID只渴望妈妈可以继续爱他的求助眼神﹔如果你有看过2004年的《智能叛变》,你不会忘记SONY学懂人类「单眼」的心照不宣﹔如果你有玩过2018年推出的《底特律.变人》,你不会忘记机械人冀望得到认同的吶喊‥‥‥如果你以为,人类最大的优势是我们有感情,我们能同理,你将很快发现,人工智能的一日万里,已能与你同呼同吸。
张衡Vs.马斯克 — AI跨学科科技辩论课
日本有一套漫画《圣☆哥传》描绘了耶稣和佛陀两位宗教领袖在日本东京合租公寓生活的故事,以轻松诙谐的方式探讨了宗教、文化和现代社会的碰撞,既能让读者捧腹大笑,也能引发对信仰和人生的思考。继上周分享过的《与AI李白跨时空交流》,我们能透过AI跟古人聊天,如果把不同时空不同国度的名人放在同一个擂台上辩论,不知道会带来什么新启发呢?
  • 1
  • 2
  • 3
  • 4
  • 5
  • 6
  • ...
  • 30
香港薄扶林道香港大学明华综合大楼6楼608-613室
(852) 3917 4796
etomo@hku.hk
版权所有 © 2024 优质教育基金 香港大学教育学院
隐私权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