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們
計劃內容
計劃成員
參與學校
最新動態
計劃活動與發展
關於比賽
2024-25
2023-24
作品集
資源區
W.I.S.E【以寫帶讀】
閲讀教學資源
寫作教學資源
聆聽教學資源
説話教學資源
專欄區
A
A
A
A
A
A
繁
簡體中文
首頁
>
專欄區
專欄區
28/04/2025
WISE的變奏
記得當年從事前線語文教師工作,為擴闊學生認字量,教學過程會加入學生的「心理詞彙」作為認讀材料。例如想學生多學習食品的名稱,便會展示一些超級市場食品貨架的圖片作為輔助,希望學生透過圖片觀察,口述出他們熟悉的食品名稱,老師便從旁捉緊每個學生口述的字音提供字形,課堂中老師忙於充當一部「人肉寫字機」。
07/04/2025
「李白你又飲醉酒?」—-與AI李白跨時空交流
承接上周的内容,很多老師教授古文時都感到很苦惱,學生對文言文或古詩詞的學習興趣不高,因為這些古老的內容似乎跟他們的日常生活沒什麼關聯。沉浸式VR穿越古代暫時技術上還沒準備好,但如果透過與生成式AI模型,學生可以直接和孔子、李白等古人交流,問問古人有關生活、思想和創作的問題,能否拉近學生與文學作品的距離,讓文學變得活靈活現,從而提升他們的學習興趣?
31/03/2025
VR展覽《巴黎 1874 ‧ 印象派之夜》給教師的啟示
究竟AI可不可以取代老師?究竟學校在往後的世代還有沒有社會意義? 如果你有看過2001年的《AI人工智能》,你不會忘記DAVID只渴望媽媽可以繼續愛他的求助眼神﹔如果你有看過2004年的《智能叛變》,你不會忘記SONY學懂人類「單眼」的心照不宣﹔如果你有玩過2018年推出的《底特律.變人》,你不會忘記機械人冀望得到認同的吶喊‥‥‥如果你以為,人類最大的優勢是我們有感情,我們能同理,你將很快發現,人工智能的一日萬里,已能與你同呼同吸。
31/03/2025
張衡Vs.馬斯克 — AI跨學科科技辯論課
日本有一套漫畫《聖☆哥傳》描繪了耶穌和佛陀兩位宗教領袖在日本東京合租公寓生活的故事,以輕鬆詼諧的方式探討了宗教、文化和現代社會的碰撞,既能讓讀者捧腹大笑,也能引發對信仰和人生的思考。繼上周分享過的《與AI李白跨時空交流》,我們能透過AI跟古人聊天,如果把不同時空不同國度的名人放在同一個擂台上辯論,不知道會帶來什麽新啓發呢?
24/03/2025
有血有肉的書信教學—— 懲.信(下)
這次我們決定在課堂上進行一系列層層深入的教學環節,讓學生從冷冰冰的格式中,真正體會到書信能夠表達情感與關懷的溫度。整體課程共分為五個相互銜接、環環相扣的步驟,每一步都緊扣學生的情感經驗與社會關懷。
1
2
3
4
5
6
...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