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於我們
    計劃內容
    計劃成員
    參與學校
    最新動態
    計劃活動與發展
  • 關於比賽
    2024-25
    2023-24
    作品集
  • 資源區
    W.I.S.E【以寫帶讀】
    閲讀教學資源
    寫作教學資源
    聆聽教學資源
    説話教學資源
  • 專欄區
  • A
    A
    A
A
A
A
繁
簡體中文
搜尋
VR展覽《巴黎 1874 ‧ 印象派之夜》給教師的啟示
究竟AI可不可以取代老師?究竟學校在往後的世代還有沒有社會意義? 如果你有看過2001年的《AI人工智能》,你不會忘記DAVID只渴望媽媽可以繼續愛他的求助眼神﹔如果你有看過2004年的《智能叛變》,你不會忘記SONY學懂人類「單眼」的心照不宣﹔如果你有玩過2018年推出的《底特律.變人》,你不會忘記機械人冀望得到認同的吶喊‥‥‥如果你以為,人類最大的優勢是我們有感情,我們能同理,你將很快發現,人工智能的一日萬里,已能與你同呼同吸。
張衡Vs.馬斯克 — AI跨學科科技辯論課
日本有一套漫畫《聖☆哥傳》描繪了耶穌和佛陀兩位宗教領袖在日本東京合租公寓生活的故事,以輕鬆詼諧的方式探討了宗教、文化和現代社會的碰撞,既能讓讀者捧腹大笑,也能引發對信仰和人生的思考。繼上周分享過的《與AI李白跨時空交流》,我們能透過AI跟古人聊天,如果把不同時空不同國度的名人放在同一個擂台上辯論,不知道會帶來什麽新啓發呢?
有血有肉的書信教學—— 懲.信(下)
這次我們決定在課堂上進行一系列層層深入的教學環節,讓學生從冷冰冰的格式中,真正體會到書信能夠表達情感與關懷的溫度。整體課程共分為五個相互銜接、環環相扣的步驟,每一步都緊扣學生的情感經驗與社會關懷。
LABUBU盲盒啓示錄:你是隱藏版還是被遺棄版?
最新極受歡迎的盲盒商店POP MART,讓一池死水的經濟生出荷花,掀起一浪LABUBU熱潮。為甚麼大家都愛盲盒?想一想,你喜歡盲婚嗎?你喜歡餐餐「廚師發板」嗎?你喜歡上學上班學的做的都不知是啥嗎?
以互動劇場開展中文課堂的實際應用:《西遊記‧三打白骨精》小學教學示例
本年度團隊透過四次教師專業發展活動,致力讓教師親身感受隨着人工智能的發展,教師可以較從前輕鬆地為學生設計多模態的學習環境,旨在提高學生對情境的理解,激發學生的情感,從而連結個人經驗,提升學生對學習的歸屬感和投入感。
  • 1
  • 2
  • 3
  • 4
  • 5
  • 6
  • ...
  • 30
香港薄扶林道香港大學明華綜合大樓6樓608-613室
(852) 3917 4796
etomo@hku.hk
版權所有 © 2024 優質教育基金 香港大學教育學院
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