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於我們
    計劃內容
    計劃成員
    參與學校
    最新動態
    計劃活動與發展
  • 關於比賽
    2024-25
    2023-24
    作品集
  • 資源區
    W.I.S.E【以寫帶讀】
    閲讀教學資源
    寫作教學資源
    聆聽教學資源
    説話教學資源
  • 專欄區
  • A
    A
    A
A
A
A
繁
簡體中文
搜尋
全港分享會(22/23年度)
計劃於7月8日舉行「全方位協助多元文化學生學好中文」全港分享會,是次分享會共有五所協作學校分享寶貴的教學實踐經驗,分別是萬鈞伯裘書院、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小學、中華基督教會方潤華小學、鐘聲慈善社胡陳金枝中學和新會商會學校,他們分享的主題多元化,其中包括:「優化中文學習評估」、「教授非華語生看圖寫作及說話」、「課堂內照顧學習多樣性」等,分享內容極具參考價值,同時也啟發了其他同工的教學。
融入非華語學生群體的最佳方法
多元文化學生背景不同,容易讓人感到「佻皮難教」,原來,學習最需要的還是那種共鳴與歸屬感,看見老師為了學習自己的母語所付出的努力,他們能親切感受到學習二語也不是「不可能任務」。想瞭解更多請閲讀原文:
淺談同儕協作及分享
在現今的教學環境下,教師專業發展已不能再留在獨教的年代。教師要適應團隊協作,除了是一個不斷學習、總結經驗的過程外,更重要是有一個自我學習的突破和改變的過程。因此要打破單講獨教的傳統,達至知識型社會下「優質教學」的需要,教師必須考慮透過團隊合作去達成目標。欲瞭解更多有關「同儕」和「學院式的關係」的内容,請閲讀原文:
突破寫作難點 走出「以讀帶寫」迷思(下)
「以讀帶寫」----- 語文知識與技作爲寫作模式二, 其重點在於透過閱讀,老師輔助學生找出來寫作可以用的語言形式,在疏理寫作內容的時候,逐漸加上這些語言形式。想瞭解更多請閲讀原文:
突破寫作難點 走出「以讀帶寫」迷思(上)
普遍前線老師都曾指出非華語學生在寫作課上出現重重困難,包括學生多表現出詞彙量薄弱、句子不通順、難以組句成段等。其次,亦有老師會指出學生普遍不願寫中文,平日亦不願說中文。究竟如何應付這個難點?「以讀帶寫」是否一個可行的出路?想瞭解更多請閲讀原文:
  • 1
  • ...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
  • 29
香港薄扶林道香港大學明華綜合大樓6樓608-613室
(852) 3917 4796
etomo@hku.hk
版權所有 © 2024 優質教育基金 香港大學教育學院
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