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於我們
    計劃內容
    計劃成員
    參與學校
    最新動態
    計劃活動與發展
  • 關於比賽
    2024-25
    2023-24
    作品集
  • 資源區
    W.I.S.E【以寫帶讀】
    閲讀教學資源
    寫作教學資源
    聆聽教學資源
    説話教學資源
  • 專欄區
  • A
    A
    A
A
A
A
繁
簡體中文
搜尋
回應非華語學生多元評估需要舉隅
許些時候,非華語學生面對的學習困難並非教學是否有效,而是考評設計是否符合學生能力。此類教學材料於坊間可謂乏善可陳,教師往往需要花費不少時間自行設計考試題目,同時受限於校本既有考評框架,往往未能設計回應學生學習進程的試題。有見及此,本卷以校情為本,學生能力為憑,設計圍繞學生生活經驗的閱讀及語文基礎考卷及寫作考卷。因應學生能力,除了既有之選擇題及文字題外,同時加入繪畫作答題型,清晰、個別了解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及作答的能力,避免學生因為不懂運用句子作答而被誤判為未能閱讀文章。同時加入與考核能力相關之試後跟進活動,希望非華語學生能寓考評於學習,透過考試了解一己不足,並以試後活動延展學習機會作提升中文能力之法。
現有課堂中加入聽説訓練的切入點
受礙於中文課時、教材等原因,老師難以開展系統性聽説教學。然而,聽説能力是多元文化學生學習書面語的基礎,今期的文章將分享在現行的課程裏加入聽説教學的兩個切入點,以有效訓練學生聽説能力。想瞭解更多請閲讀原文:
善用「促進學業的談話」(APT)策略提升聽説教學效能
穩固的聽説能力是多元文化學生學習書面語的基礎。然而,受礙於教材、課時等原因,聽説教學通常穿插在閲讀理解課堂中,以文本帶動聽説訓練。今期會和大家分享如何使用「促進學業的談話」「Academic Productive Talk」(簡稱APT)的課堂對話策略提升聽説教學效果。想瞭解更多請閲讀原文:
善用認知理論提升字詞教學效能
今期的文章將分享香港大學中文教育研究中心林金錫博士合作研究的成果——善用「單碼理論」和「雙碼理論」,提升單字詞和雙字詞兩種不同學習條件下的教學效果。想瞭解更多請閲讀原文:
「溫故知新」之「善用科技提升中文教學效能」(下)
2023年1月14日E&T團隊舉行了第三次教師專業發展工作坊,香港大學中文教育研究中心林金錫博士開展以「善用科技提升中文教學效能」為主題的演講。上期同老師分享了前兩個策略,今期將向大家繼續分享另外三個策略。請閲讀原文瞭解更多:
  • 1
  • ...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香港薄扶林道香港大學明華綜合大樓6樓608-613室
(852) 3917 4796
etomo@hku.hk
版權所有 © 2024 優質教育基金 香港大學教育學院
隱私權政策